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村民扎扫帚变打通致富路 一天至少能挣150元

2017/09/13 14:24

阅读:

原标题:小扫帚变“致富宝”,扎出大市场

长汀寨村位于莱西市院上镇东部,有着五十多年的扎扫帚传统。该村共176户,其中从事扫帚编织的有70多户,村庄全村一年能扎出3万把左右的扫帚,产值约25万元左右,是该村村民除了务农之外最大的经济收入。

走进长汀寨村,记者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能看见成捆竹枝竹叶堆成的“小山”。“竹枝毛料都是去年十月份从浙江运过来,已经提前烤好了,一捆100多块钱。这些都是俺们村扎扫帚的基础材料。”54岁的村民王成说。

“农闲时、阴天下雨就都在家扎扫帚,还有秋收后,冬天算是最忙的时候。”王成告诉记者,村民一年到头没有闲着的时候,除了伺候庄稼地,就是在家扎扫帚。王成扎扫帚的地方是一间十几平米的旧房子,在这里,记者看到几十捆的竹枝毛料被一层层地摞起来,各种切割好的竹枝铺了一地,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扎扫帚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讲究技巧和经验。”王成说,从清理毛料开始,劈竹子、在地上扎、绑上麻绳、用竹板夹定型,最后梳理枝叶,看似简单的工序前前后后也有十多道,整套工序下来需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王成一天能扎十个左右。

“扫帚不能扎得太松,否则使用的时候很容易散开,所以扎扫帚的多是男人,要有力气才行。”王成边说边将大的竹枝拣出来,把上面的小枝劈下来,挑出来的竹枝放在一旁,“竹枝劈开后也分左右两边,同一个方向的捆在一起。不同方向的竹枝缠绕方式不一样。”王成坐在小马扎上,双腿略向上弯曲,双脚蹬地,地面上有两个红色的圆弧形标准线。“扎扫帚有固定的重量和尺度。一把扫帚基本是四斤半左右,高度一米九五左右。”王成一边说着,一边从劈好的竹枝里挑出十多根形态相似的,用双手娴熟地在地上拉、揉、绞、编、抓、绑,几个动作干脆利落,好似在地上作画,看似杂乱的竹毛条很快就有了扫帚的雏形。

“扎扫帚赚的是辛苦钱,只要够勤快就有饭吃。”王成一边扎着扫帚一边给记者算着扫帚账:“我们村农闲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做扫帚,一个熟练工一天能做30把。”他说,村民一年四季都可以扎制扫帚,一把扫帚纯利润在五六元钱,这样熟练工一天下来至少挣150元钱。记者注意到,虽然王成戴着手套,但也早已磨破,粗糙的老手上满是被竹枝戳伤的疤痕。“做扫帚两天就会磨烂一副手套,太浪费。其实时间久了,手也就不疼了。”王成笑着说道。

村书记崔明海介绍,现在该村扫帚的年加工量在3万把左右,客户遍及周边县市,最远卖到江浙一带。“别看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扫帚真不少,但俺们村的这种老式扫帚很受欢迎。”崔明海告诉记者,要让扫帚能卖出好价钱,必须抱团发展。现在村里正在积极筹备成立扫帚专业合作社,将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带动作用,采取“龙头+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制定、引进和推广扫帚新品种、扩大订单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本地特色产业竞争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民增收。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鲍福玉 通讯员 高欢欢

[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编辑:赵晓珊]

青岛话题

青岛三浴海边礁石藏“玛瑙”? 原是普通火成岩

03/01 08:04 / 青岛早报

“从成因和年代来说,这些礁石区里的石头不可能有玛瑙和钻石。另外,生物化石是不可能存在于高温的岩浆岩中的,只能存在于沉积岩中。”工作人员笑着说。

一年卖出170辆保时捷 青岛女销冠:年收入不是300万

01/26 10:01 / 半岛都市报

连日来,“青岛女销售一年卖出170辆保时捷”的话题火遍全网,吃瓜的人关注的是“美女”“擦边”“陪客户吃饭”;业内人关注的是豪车的销量和车市经济。

深度报道

与城市发展同频 传统老街区崛起活力新商圈

03/19 09:08 / 青岛早报

近年来,隐珠街道在深入挖掘传统街区特色的基础上,高标准推动地方特色新型商圈建设,着力打造烟火繁华的活力街区,点面统筹构建商业新格局。

李沧区兴华路街道:老旧厂房变身“流量街区”

03/11 10:14 / 青岛早报

作为李沧区的西部老城区街道,经济活力不足、动能不强是制约兴华路街道发展的最大瓶颈。李沧要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对于街道来说既是重大机遇,更是责任担当,必须打头阵、当先锋。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