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青岛昨降雪跟烟威"沾光" 平度达中雪级别(图)
1月11日中午,记者在市北区龙城路、延吉路附近看到,天空中忽然飘起阵阵雪花。雪花伴随着刺骨的寒风四处飞舞,让不少在户外的市民体会到了冬天的寒冷。
1月11日上午,降雪光临岛城,片片飘落的雪花,掉落在已经冰冻的白沙河河面上,犹如披上了银色的纱幔。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伟 报道 在城阳正阳路、黑龙江北路上市民冒雪前行。
半岛全媒体记者 鲍福玉 报道
这两天烟威地区都飘起了鹅毛大雪,11日上午,跟他们“沾光”,岛城终于也飘来了一场像样的雪,不到一会街头就有了积雪。
前两次岛城的雪都下得很含蓄,两次都是在夜里悄悄地下,而且都下得很小,让人很不过瘾。11日的降雪,先是平度从上午7时许,鹅毛大雪就开始从天而降,不到一会儿整个路面就变得雪白一片。上午10时许,市区的天空也开始飘下鹅毛大雪,雪下得很大很急,不到一会儿马路上已经有了积雪。而到下午1时,市区又再次飘下了雪花。
市气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本次降雪为冷流阵雪,降雪主要是跟着烟台威海“沾光”。因为地域关系,冷流降雪主要在烟威地区,渤海湾上的暖湿气流受北部下来的冷空气影响,向南输送过程中遇到山坡阻挡爬升,在烟威地区造成降雪,而当气流越过山之后再到咱青岛,携带的水汽已经很少,所以冬季造成的降雪要明显比烟台威海少很多。而这次降雪要大一些,主要是因为这次冷空气的攻势比较强。
对于未来三天的天气情况,市气象台预报科首席预报员江敦双介绍,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值得提醒的是,最低气温将出现于12日早晨前后,最低气温市区和沿海地区-9~-8℃,内陆地区最低气温-12~-10℃,请注意防寒保暖。12日白天到14日转为南风,气温缓慢回升。
平度降雪量最大,达到中雪级别
平度一位市民在清理车上的积雪。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洪智 通讯员 伍玲 报道 11日早上,平度突降大雪,平度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队员和环卫工人不畏严寒,全力清扫主干道积雪。
平度交警正在清理积雪。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尹彦鑫 潘立超 通讯员 崔甜甜 陶龙飞 邵伟 报道(署名除外)
今天白天本市多云间晴,大部分地区出现阵雪天气,其中平度降雪较大。根据青岛市气象局观测资料统计,截至15点30分,平度降雪为2.6毫米,达到中雪级别。
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平度交警大队立即启动恶劣天气道路交通应急预案一级响应,全警上路,积极应对低温降雪天气,确保道路畅通有序。
雪情就是命令。平度交警在城区各主干道、学校门口等人流量、车流量较大的路段积极疏导交通。交警除了指挥交通以外,还自主做起了孩子上学路上的“引路人”、较滑路段的“铲雪人”,确保过往车辆和行人安全出行。“因为我急着上班,没清扫干净车前玻璃上厚厚的积雪,就开车出门了。刚走没多久,就被交警拦住了。”市民陈先生说,他原以为自己违反了交规被拦下,可没想到的是,交警竟是要帮他擦车玻璃。“你这样开车出行太危险,本来路况就不好,玻璃没擦干净更影响视线,不差这点儿功夫,一定要把车况收拾好再出门。”交警冷永超边擦玻璃边对陈先生说。
在城区各路口,交警不断上前提醒骑乘摩托车、自行车的群众,要减速慢行,需要停车时,捏闸的动作要缓慢,不要紧急刹车,注意安全。遇到在路口等红绿灯的车辆,交警挨个敲开车窗,提醒每一位司机注意安全。大队教导员李健到市区各主要路口查看路况,并和交警一起指挥疏导交通。下了高峰岗后,李教导和交警们顾不上休息就加入到扫雪的队伍中。
此外,平度交警还加强对客车、出租车等重点车辆控管,警车全部上路巡逻,通过闪警灯、喊话提醒广大驾驶员保持安全车距、减速慢行;在辖区车流量较大的路口、各中小学校门前增强警力,维护交通秩序。同时在各主要路口对过往司机进行交通安全提醒,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微信、微博发送安全出行提示及路况信息,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做到文明出行,安全驾车。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赵晓珊]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