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上种莲藕下养泥鳅 即墨大河套种出生态致富梦

2018/05/22 08:44

阅读:

原标题:上种莲藕下养泥鳅 即墨大河套种出生态致富梦

王洪有(右)和杨明玉全副武装下水,将藕种从淤泥中挖出。

5月18日,即墨区大河套村,43岁的王洪有和37岁的杨明玉将最后一批莲藕种进他们的170亩藕池里。每年种藕实际上都是在与气温赛跑,因为最佳种植温度是在20℃以下。

3年前,王洪有和杨明玉去江苏学习莲藕种植技术,之后回青岛种植。春观雏鸟、夏听蛙鸣、秋闻花香、冬食莲藕。两人一边种植莲藕,一边将百亩藕池旁打造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圈。

带高压水枪全副武装下水

和往常一样,5月18日早上,43岁的王洪有和37岁的杨明玉早早就起了床,他们必须赶在5月中旬的最后两天里,将他们基地的170亩莲藕种植完毕。

3年前,杨明玉和王洪有共同出资开始打造这个莲藕种植基地,其中王洪有百亩,杨明玉70亩。他们的莲藕种植基地在离即墨市区25公里外的大河套村,这里离蓝色硅谷核心区同样有25公里。

到达基地下水前,杨明玉脱去鞋子,穿上了七八斤重的连体防水服。同样,王洪有也脱掉了鞋子穿上了连体防水服。“这个季节的早上还是有些冷。”杨明玉说,“我们外面穿着防水服,里面也得多穿点,不然会冻得受不了。”

在穿好防水服后,杨明玉将防水服内的气体挤了又挤,并将胸前的一个束口系好。随后,杨明玉还将一顶草帽戴在了头上。尽管两人各有莲藕池,但在种植过程中,两人不分彼此,相互配合。

下水前,杨明玉将一个大功率高压水枪从三轮车里搬到了藕池的边上。此时,是早上8时30分。“高压水枪,对于种藕人来讲,是个重要工具。”杨明玉说。

杨明玉告诉半岛记者,藕池的深度大约有120厘米深,池子里的水深常年保持在半米以上。在建造这些藕池之初,他们在最底部放置了厚厚的防水塑料布,之后再在塑料布上加上土和鸡粪,池子里加上水,还要在堤坝上加上一层毡。“这个毡一方面防滑,另一方面阻晒。”杨明玉说,如果不放这个毛毡,长此以往裸露在堤坝上的防水塑料布将被晒毁,藕池里的水也将渗漏。

全副武装的杨明玉就这样穿着沉重的防水服,手里提着高压水枪,步履蹒跚地下到了莲藕池里。

1个半小时挖300斤藕种

站在藕池里的杨明玉弯下腰,将双手放进泥水里,他想看看他脚下的这些莲藕能不能直接拔出来。

“不行,藕瓜太深,用高压水枪吧。”杨明玉说着话,发现了一条大泥鳅就在他的手旁,他徒手将这个泥鳅抓出了水。王洪有告诉记者,3年前莲藕基地建立之初,他们就将200斤泥鳅分放到了当时的10多个藕池里,试验在藕池里养殖泥鳅。

站在岸上的王洪有启动了高压水枪,随着马达的轰鸣,杨明玉将水枪的一端顶在了左肩处,水枪枪头塞进了他身边藕池的水下。

瞬间,泥水在杨明玉的面前翻滚。杨明玉的水枪在水底不停地舞动,此时一些白白胖胖的莲藕开始从水底浮出水面。

10多分钟后,水面浮现出了上百斤莲藕。此时站在岸上的王洪有关掉了马达,同样穿着防水服的他步履蹒跚地下到了水里。“这个季节起藕要比冬天容易。”杨明玉说,“冬天需要砸冰,一些冰块可能划破防水服。”

当莲藕被完全运上岸,王洪有再次启动了马达。从早上8时30分到上午10时的一个半小时里,两人从藕池里共挖出了300多斤藕。

挖完后两人又吃力地将这些藕拖进了对面的一个藕池里。王洪有告诉记者,他们每年会专门留出几个池子的莲藕作为次年的“藕种”。

种藕就是与温度赛跑

就这样,他们将盛满了莲藕的器具放在藕池的水面上,两人再小心翼翼地将一枝枝莲藕拿在手里,再在水下的污泥中挖个小坑,将这些藕塞进泥坑里。

“种藕也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种。”王洪有说,种藕要选三节以上顶芽完整的整藕作藕种,要选粗壮、芽旺、无病虫害、无损伤,并且子藕、孙藕齐全的全藕,藕种越大越好。一般情况下他们上午挖了下午栽,不能长时间搁置或在运输过程中让藕种受到损伤。

王洪有同时表示,种藕时一般要进行喷雾以灭菌,但他们所有的莲藕因为全是用有机肥进行种植的,所以不用喷洒这些药物。

“藕的种植适宜气温要在15℃以上,每亩下藕种200~400公斤。”王洪有说,每年春季种藕实际上是在与气温赛跑,最佳种植温度是在20℃以下。

王洪有表示,一般早熟品种早采上市相对密度大些,晚熟品种应适当稀植。以往种植农作物,会将农作物的根种在土里,头露在土外,而种藕恰恰相反,藕的头要埋在淤泥里,它的屁股却露出水外。

高压水枪所到之处,莲藕浮出水面。

两人将藕种换池重新种植。

藕池里发现筑巢的野鸭。

王洪有解释,将莲藕的头埋在淤泥里,是为了让莲藕头部与两个藕瓜的连接处扎根,而藕的屁股露在水外,是便于藕上的小孔喘气。

“如果将一枝藕的屁股埋在了淤泥里,”王洪有说,“头裸露在水外,这枝不能喘气的藕肯定会腐烂。”

两人弯着腰,用力在水下的淤泥里挖着小坑,将一枝枝莲藕摁进泥坑内。这样的动作,就让两人在短短20多分钟的时间里,额头上渗出了汗水。

“种藕的季节出汗,总比采藕的冬季受冻强。”王洪有说。

实际上,早在十天前,他们二人就开始种藕了。

“170多亩藕池,必须得早准备早动手。”王洪有表示,早前气温低时,新种的藕要过20天才能冒芽长出叶子,现在的气温高了,种下的藕10多天就可冒芽长出叶子。

藕池将养泥鳅和鲫鱼

去年,当其他地方传来莲藕滞销的消息时,杨明玉的70亩莲藕却让他纯赚了20多万元。

杨明玉称,当时去江苏学习种植技术时,他们还专门考察了青岛的市场,发现青岛的莲藕几乎全部来自山东东营和外省。看到这一商机后,他们开始流转土地、打井、建藕池。

建成藕池之初,他们在藕池里试验养泥鳅,甚至也曾考虑过养鱼和螃蟹。

“养小型鲫鱼是可行的。”杨明玉说,养殖大鱼不可取,因为莲藕的杆部带刺,会伤及鱼鳞。

王洪有则表示,这几天他们已经在省内的一个泥鳅养殖基地订货,最近当所有的莲藕都种完,数百斤泥鳅将来他们的藕池安家。届时,藕池里赚钱的不光是藕,还有泥鳅。“未来还在藕池里养鲫鱼。”王洪有说。

170亩的特殊生态圈

数年前的王洪有,主要精力是养鸡。当他在家乡即墨区大河套村的村边流转了土地建起养鸡场,给他带来可观经济效益时,一个烦恼也随之而来。“每天鸡场产出诸多鸡粪,臭味难闻。”王洪有说,如今,莲藕种植基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莲藕的叶子不生虫子。”王洪有说,他们不需要喷洒农药。建藕池之初,两人在种植基地打了5眼深水井,水井里的水清冽甘甜,以至于井水出井可直接喝。从鸡粪到井水,莲藕享用的这一切完全来自天然。

天然的井水与有机肥,诞生了一个让两人想不到的生态现象。“藕池子里到处都是水生物。”王洪有说,有小鱼、小虾、小螃蟹以及一些浮游生物。

这些小生物原来也让王洪有和杨明玉很苦恼。然而想不到的是,当这些浮游小生物在水中“泛滥”时,夏夜的莲藕池里传来了蛙声。

浮游生物在池子里泛滥,会不会影响莲藕的成长?为此,王洪有还专门请教了淡水领域的行家,行家认为这些小的浮游生物不但不影响莲藕的成长,还在一定程度上清洁水质。2015年开始,池子里还引来了众多的青蛙和水鸟。

“种植莲藕前,一般情况下藕池里的水比较浅。”王洪有表示,正是因为此时的水浅,一些水鸟会选择浅水面,并在水面上筑起巢来。在短短一周内,这个鸟巢里多出了11个鸟蛋。之后,王洪有观察发现,在浅水里筑巢的是一对野鸭夫妇。

野鸭夫妇将巢穴筑在水中,这个时节如果在水里种上莲藕,再在池里放水,势必会让野鸭的巢穴漂浮起来,这样不但影响野鸭的孵化,甚至会导致野鸭弃巢而逃。

为不影响野鸭的孵化,王洪有仅在离鸭巢远的位置种植了莲藕,而靠近鸭巢近的位置被暂时闲置了起来。

“20多天,野鸭就能孵化出雏鸭来。”王洪有表示,野鸭这个水鸟和一般水鸟不一样的是,一旦雏鸭出壳后,在短短数小时里,雏鸭就会出巢被父母带着下水或到陆上寻食,之后不再进巢。

“那时我就可以在鸭巢的周边种藕和在池子里放水了。”王洪有说,当前不光野鸭在这里筑巢,一些其他水鸟也纷纷来到这里的水草里筑巢,170亩莲池的自然生态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这些鸟类中还有翠鸟,白鹭也时常光顾这里觅食。”王洪有说,实际上这些藕池周边的草丛中有很多水鸟在这个季节筑巢和孵化,去年夏天他在种植基地的路上就时常发现成鸭带着小野鸭在路上行走觅食,见到这样的场景,他们会站在一旁让道于鸭。

“尽量不去打扰它们,”王洪有说,“我们也希望维护好这样的生态景观。打造一个春观雏鸟、夏听蛙鸣、秋闻花香、冬食莲藕的致富生态圈。”

■延伸 打造家庭农场 生态园里卖蛙声

170亩藕池,即墨区大河套村的莲藕种植基地,算得上是青岛最大的莲藕集中种植区。

“莱西、平度和胶州有小范围种植。”青岛市农委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松坚告诉记者,莲藕这种集食用、观赏于一体的农作物,主要种植区域是在国内的一些水乡,在青岛并不多见。

从不懂技术到大面积种植再到如今形成了特殊的自然生态圈。至少,这个少有的生态圈的背后,源自王洪有与与杨明玉的环保理念与意识。

“一开始,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自然形成的生态的宝贵。”莲藕种植区负责人高丽丽告诉记者,当地一些居民在我们这个基地听到了少有的青蛙声,才说起现在能找到的青蛙声少之又少了。后来,他们就在考虑能否依托这里的蛙声做些文章。

“这里至少有数千只青蛙。”高丽丽表示,“我们计划是将这里打造一个家庭农场,集观光、就餐、采摘与娱乐等,将来我们可在生态园里卖蛙声。”

高丽丽说,夏秋可以来采摘莲蓬,今年已经试种了一些以产莲蓬为主的莲藕。

李松坚表示,山东莲藕的主要种植区集中在东营、济宁等地。

东营利津县南十村的张卫霞告诉半岛记者,她在数年前开始种植莲藕,如今她的莲藕扩展到上千亩,她就此发展起了家庭农场,年收入超过300万元。

青岛蓝谷高新技术开发区宣传部门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毕竟青岛大面积种植莲藕的较少,获知大河套村种植上百亩莲藕的消息后,当地政府曾多次到种植基地调研,未来政府将帮种植基地把道路修好,促进农民增收。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永端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赵晓珊]

青岛话题

方便夜游青岛 5月1日起15条公交线路将延时运行

11:01 / 青岛晚报

为缓解黑龙江中路交通拥堵,填补丰隆路沿线公交盲区,自26日起,分别对327路、772路线走向和站点进行调整。

英国矮脚马宝宝运动会上圈粉 青农大为小马驹全网征名

04/22 09:52 / 半岛都市报

它围着场地调皮撒欢,一个滑铲急刹精彩亮相,成了运动会上的“显眼包”。目前,青岛农业大学正为小马驹征名,未来会组织本专业学生到基地探访,也会找机会再邀请它回学校。

深度报道

“海军之城”青岛:直挂云帆济沧海 而今迈步向深蓝

04/23 21:15 / 青岛早报

作为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海防重镇,青岛见证着人民海军奋勇前行的光辉历程。战舰与城市血脉相连,海军与青岛同频共振,青岛军民同呼吸、共命运。沧海奔流,浪潮翻涌,全城侧耳倾听深藏在阵阵涛声中的热血海军魂、赤诚报国心。

规划路迟迟不建、在建路交付延期 家门口小路何时畅通

04/19 13:45 / 青岛日报

近年来,青岛一批主次干道相继施工、通车,不仅扩充了城市的“体量”,也提升了发展速度,但市民家门口的部分规划小路、短路长期停工、工期拖延,成了“口头路”“拖延路”“烂尾路”,每日都在影响着群众出行,不容小视。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