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女子照顾“渐冻症”丈夫:我坚信他一定能好转

2019/04/17 10:01

阅读:

原标题:女子悉心照顾“渐冻症”丈夫不言弃:我坚信他一定能好转

(李桃 赵丹丹) “椅……子……”听到丈夫含糊不清的话,张亚兰赶紧放下手中的活,抱起60多公斤重的丈夫,轻轻放在椅子上,再两手相扣环抱丈夫往上一点点地挪动,直到丈夫完全坐稳在椅子上。此时张亚兰已是满头大汗,她擦了擦额上的汗珠,继续干活。不到五分钟,丈夫又呼喊:“坐不住了……难受。”她又赶紧将丈夫从椅子上挪到床上。每天这样抱上抱下,喂水、挠痒,不厌其烦地重复,张亚兰已数不清次数。

2016年10月的一天,丈夫开着收割机割水稻,腿脚一阵发麻,从车上摔了下来。刚开始没在意,以为是累的,直到秋收结束,丈夫才同意去医院检查,结果让两人不敢相信:“渐冻症”。

“渐冻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与癌症并列的“五大绝症”之一,患者的全身肌肉会慢慢萎缩,意识清醒地看着自己慢慢“被冻住”。资料显示,“渐冻症”患者平均预期寿命3-5年,只有10%的患者能存活超10年。

“‘目前这病还治不了,你们回去吧。’听了医生说的话,感觉像天塌了一样。”张亚兰不相信命运这么无情,带着丈夫踏上了求医之路,北方、南方;大医院,小门诊都看过了,就连民间偏方都试了个遍。

起初,丈夫虽然走路不稳、常常摔跤,但还能搀扶着到医院看病;随着病情恶化,现在头部以下都不能动,连坐一会儿都困难。

丈夫每次睡着不足一小时,一天加起来只睡5个小时;疼痛使他无法入眠,每晚睡熟了张亚兰才敢睡;一有动静会立即惊醒,生怕丈夫叫时听不见。“若是一口痰堵住喉咙,我就真的要永远失去他了。”张亚兰告诉记者。

看病让这个家债台高筑。张亚兰管理100亩杏园,一边忙园子,一边照顾丈夫,为此她学车考取了驾照。到杏园干活,就把丈夫从家里“搬”到地里,天黑再“搬”回去,每次出门都要花很长时间,轮椅、呼吸机、吸痰机……塞满一车。

“他有知觉,每天都喊痛,尽量多按摩减轻他的疼痛。”长时间的劳累让张亚兰力不从心,浑身疼痛,背上、肩膀上、手臂上时常贴满了膏药,跟死神“抢”丈夫的她再累也不放弃。

之前夫妻恩爱,相敬如宾,重活累活都是丈夫干,从来不让她沾手。“我逛街时看到喜欢的东西不舍得买,他就会悄悄地买回来给我。三八妇女节、情人节都会给我送礼物,每年如此。以前,咸鸭蛋非常珍贵,我喜欢吃蛋黄,他会把所有的蛋黄都给我。”张亚兰说:“直到生病了还想着把好吃的留给我,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减轻他的病痛。”

两年来,张亚兰认识了一些“渐冻症”患者的亲友,在微信群里讨论如何减轻患者病痛的办法,她盼望着、梦想着奇迹出现,期盼特效药或新的治疗办法问世。

“累的时候,我也会哭,但是不能让他看到,我在心里默默呼喊‘孩她爸,你快好起来吧,我快抱不动你了。’”张亚兰称:“我要努力挣钱,买好药,我坚信他一定能好转。”(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赵晓珊]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美食+赛事 带动消费热

08/08 08:21 / 人民日报

在金沙滩,西海岸新区首届沙滩排球邀请赛同期举办。300余名运动员在沙滩上展开力量与技巧的竞技,比拼激烈,喝彩不断。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