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丈夫去世,39岁女子拒改嫁:要伺候公婆一辈子
聊城阳谷寿张镇刘堂村村民吴焕松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面对丈夫意外去世、公公因病无法自理的横祸,好心的婆婆劝她趁年轻改嫁,而她却坚持选择带着年幼的女儿留下来,扛起这个家。不仅四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公婆,吴焕松还立下诺言伺候他们一辈子。
婆婆劝她改嫁
她执意留下尽孝
吴焕松今年39岁,2002年,二十岁出头的她嫁到刘堂村,与村民刘超勇结为夫妻。当时,吴焕松的公公虽患有轻度精神疾病和脑萎缩,但生活尚能自理,婆婆也勤快,善于料理家务。哥哥在外地读书,丈夫在外打工,一家人生活虽不富裕,但很幸福。
好景不长,2014年夏天,吴焕松的丈夫刘超勇突发疾病,不幸去世。随后,吴焕松的公公脑萎缩也越来越严重,逐渐发展到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不幸接连降临到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对吴焕松来说犹如天塌一般,她常常一个人偷偷抹眼泪,连村里人都在担心,这家人还怎么过下去。
“小松啊,你这么年轻,我不能耽误你一辈子,有合适的就改嫁吧。”善良的婆婆怕这个家拖累了吴焕松,强忍悲痛劝她改嫁。“你和公公就是我的亲爹娘,我不能把亲爹娘扔下不管,我要是走了,这家可咋过啊。”放心不下两位老人,吴焕松做出了要伺候公公婆婆一辈子的决定。
天天端屎端尿
辛勤劳累无怨言
“你没了丈夫,这个家还能守下去吗?”亲戚朋友也来到她家好言相劝。听着大家的善言,吴焕松却哭着扑到了婆婆怀里。后来再有人劝吴焕松改嫁时,吴焕松总是说,改嫁可以,我只有一个条件,改嫁不离家,招赘到婆家,陪我一起伺候公婆,照顾女儿。
开始的两年,吴焕松的婆婆和她一起照顾公公,但随着婆婆年纪越来越大,精力大不如前,眼神也不好了。吴焕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便主动提出自己照顾公公。吴焕松的公公生活不能自理,她天天为公公端屎端尿。开始婆婆不好意思让吴焕松做这些事,但吴焕松却说,有啥不好意思的,能伺候老人是我的福分。
为了防止公公身上起褥疮,吴焕松天天给公公擦洗身子,一天十几次地帮公公翻身,还定期给公公换洗衣物,拆洗被褥。公公不知道吃喝,不知道饥饱,吴焕松变着法儿给公公做可口的饭菜,一勺一勺地喂他,让公公饿不着吃得正好。怕公公喝水时烫伤,吴焕松常备半杯凉开水,等公公要喝水时再掺上开水,让杯子里的水温适中时才端到公公嘴边。
打零工补贴家用
孤身扛起一个家
失能老人因为身体不便容易产生挫败感。在得知公公患病前喜欢看《三国演义》之后,为了调解公公的情绪,吴焕松便买来电视剧光盘,播放给公公看。每次看到公公脸上露出了笑容,吴焕松心里也乐开了花。
近几年,吴焕松婆婆的身体也大不如前,同时照顾两位老人的重担压到了吴焕松的肩上。去年秋天,婆婆因胃病住院,为了能照顾好两位老人,吴焕松将公公也接到医院一同照料。
知道婆婆胃不好,吴焕松想尽办法给婆婆做鸡蛋羹、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只想让婆婆能多吃一口饭。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又不能离家太远工作,吴焕松便在干完自家3亩地的农活后,再到别人的农田打零工,贴补家用。
独自一个人面对贫困的家庭、患病的公婆和尚在上小学的孩子,吴焕松说,再苦再难她也要坚持下去,既然做出了照顾公婆一辈子的决定,就要兑现承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成通讯员 白淑敏)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赵晓珊]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