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带孩子乘坐扶梯怎样才算安全?
半岛记者 王媛
扶梯又“咬人”,被“咬”的又是孩子,令无数家长揪心。电梯究竟有哪些危险的地方?如何才能安全乘坐电梯?17日,青岛市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教给市民,特别是带孩子乘坐电梯的市民,正确使用是安全的最大保障。
围裙板与梯级之间最危险
许多市民在乘坐扶梯时会发现,扶梯两侧、靠近梯级的下方,有毛刷一样的东西贯穿整趟扶梯,这排毛刷的学名叫做“围裙板防夹装置”,是防止衣物、鞋子、脚趾等被夹进围裙板和梯级中间。
根据国家规定,扶梯左右两边围裙板与梯级间的间隙之和加起来不得超过7毫米。自动扶梯刚出厂时,这个间隙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但自动扶梯运行一定时间后就会遭磨损,出现变形,此时围裙板与梯级间的间隙就有可能变大。
孩子的鞋子、脚趾等比较纤细,如果靠近这个间隙,或者出于好奇用脚碰触毛刷,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孩子的鞋子乃至小脚极易被卷进去。
洞洞鞋和鞋带更易“被咬”
电梯“咬人”事件频发,“洞洞鞋”被列为儿童第一危险鞋。因为“洞洞鞋”质地为聚乙烯树脂,材质软,防滑性能好,导致摩擦力大,容易深陷,当意外发生时,力气小的儿童往往较难把鞋移离。
对于孩童来说,除了围裙板和梯级之间,黄线处的梳齿也很危险。乘坐手扶梯前,家长要检查自己与孩子的鞋带是否系好,穿露脚趾凉鞋也容易受伤,最好是包脚的鞋子。
上下电梯警惕这3块“板”
2015年,湖北荆州电梯“吃人”事件震惊全国,电梯前的3块“板”也被称为“安全盲区”。这三块板中,前沿盖板也叫梳齿板,主要用途是为方便乘客上下过渡。虽然梳齿板不会“吞人”,但是会“咬人”。因此,在上下电梯时,需要注意鞋带、裙角、绳线等容易被卡的东西,更要避免手指、脚趾等肢体部位与其接触。
中间盖板危险性较大,电梯梯阶在这里翻转下折,梯阶边缘的梳齿竖起,角度就像即将要咬合的獠牙。人一旦落入,被卡在其中,而电梯又没有停止运行,梯阶的梳齿堪比“绞肉机”。后侧盖板下是自动扶梯的“心脏”,这里有动力主机、控制箱,以及盖板缺失按钮。
记住能救命的红色按钮
乘坐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发生意外时,如果乘客摔倒或者手指、鞋、衣服等被夹住,应立即呼叫位于入口的乘客或值班人员按动红色紧急停止按钮,停止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运行。
另外,特别要提醒市民的是,关于电梯安全,有两个责任主体,一个是使用单位,另一个是维保单位。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于轩]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