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朋友圈疯传人工耳蜗救助项目新政?省残联相关负责人回应了!
10日,壹粉“健康快乐壹点” 通过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情报站发来一条情报,请记者核实近日朋友圈转发的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的信息。记者注意到,此条朋友圈信息为:“现省残联最新通知,15周岁以下的孩子全部可以申请进口人工耳蜗,15到18周岁的孩子是国产的,免费植入价值十几万的耳蜗,免住院及手术费用,免费术后调机及术后1年康复费用。”并附有联系电话。此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记者采访了省残联人工耳蜗项目办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我省人工耳蜗产品采购分为国产和进口两种。具体使用何种设备,要根据所采购产品的存量而定。
记者了解到,对于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省残联、省卫生健康委在今年4月份制定印发了《山东省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根据细则,救助对象为具有山东省户籍的年龄18周岁以下,经评估适合人工耳蜗植入条件的重度以上听力残疾儿童。救助内容是为符合条件的听力残疾儿童提供人工耳蜗产品、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调机以及术后康复训练补助经费。
补助标准为:免费为每名受助听力残疾儿童提供人工耳蜗产品1套。手术费1.5万元/人,包括术前检查(复筛)、手术及术后第1年不少于4次的调机(含开机)。术后康复训练费不低于1.5万元/人/年。对术后在定点机构内集中康复训练的儿童救助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学年(每学年10个月)。康复训练经费包括康复训练、康复评估、家长培训、康复教材、食宿等费用。
在定点服务机构方面,细则规定,定点机构参与项目服务的专业人员须通过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或省级康复机构项目专项技能培训,达到承担项目相关工作要求。定点手术医院由省卫生健康委、省残联按照《山东省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定点医院认定及管理办法》的要求共同认定。
经认定,我省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定点医院有五家,分别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青岛分院。救助对象可自主选择。
记者 韩晓婉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于轩]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10/31 07:17 / 青岛日报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在这句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可以窥见中山路昔日的繁华商业面貌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