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本报7月12日讯 12日是入伏首日,“冬病夏治”已经是岛城市民熟悉的三伏关键词。随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来临,很多疾病也到了调理的最佳时机。早晨6时多,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国医堂大厅内已经是人头攒动,据统计,初伏第一天,到海慈各科室进行“冬病夏治”特色疗法的有近万人次。
记者在海慈国医堂看到,当天人流量明显要比平日多出许多。一楼大厅内,临时开辟的儿童体质辨识区有大量家长带着孩子在排队。除了三伏贴,还有很多儿童在进行“天灸”疗法。快三岁的文文在妈妈和姐姐的陪同下,坐在儿童车里,顶着灸盒。文文妈妈告诉记者,孩子很容易感冒,还有鼻炎症状,所以特地带孩子来调理一下。
58岁的张女士患有过敏性鼻炎10余年,3年前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每天早晨起床后喷嚏、鼻涕不断,夜间咳嗽加重,在冬季及气候变冷时尤其严重。自从2年前听说了海慈医院的“冬病夏治”三伏贴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贴敷了一个疗程。没想到当年冬天打喷嚏、怕冷的症状就明显好转,咳嗽也有所减轻,第二年又坚持再次贴敷一疗程,到目前为止,未再服药,哮喘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打喷嚏、流鼻涕症状基本缓解。肺病科专家李莉莎副主任医师提醒市民,“冬病夏治”最好连续贴敷3到5年,巩固疗效。
今年,治未病科在40天的三伏日里全天候开展贴敷治疗。曾经有一位来自平度的张先生,因为后背怕冷,三伏天还穿着厚厚的西服外套。戴淑青主任了解病情后,建议患者做督灸治疗,治疗一次后患者感觉效果不错,之后坚持治疗十几次,症状得到缓解。
海慈医疗集团专家提醒市民,“冬病夏治”不能盲目跟风,阴虚有热、两岁以下儿童、对药物过敏、贴敷前皮肤有损伤以及孕妇应慎用。如果市民错过了首日贴敷,三伏期间仍然可以前来进行贴敷治疗。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马晓婷 通讯员 谭华)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陈烛光]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