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章丘筑坝护村 企业提供38吨沙子 村民拿出面袋子 保护了老人和孩子

2019/08/14 15:12

阅读:

原标题:章丘筑坝护村!企业提供38吨沙子,村民拿出面袋子,保护了老人和孩子

章丘区绣惠街道办事处回南大街,南北走向,每逢农历三八成集。8月13日,是这次台风加强降雨造成洪水灾情之后的第一个集市。

当天上午9点多,虽然集市上的人不如平时拥挤,但南来北往来赶集的村民也不少。尽管天上还下着毛毛细雨,赶集的村民和摊主的交谈嬉笑声,还是让集市呈现出一派险情过后轻松热闹的场景。

集市的北头是一座长约11.5米,高约3.5米的“大坝”,正是这座防洪墙,让整个回村片区8000余人免于洪灾。

11日晚上7点半:

“宁可备而不用,不能防而不备”

绣江河水发源于明水的百脉泉群,全长32.8公里,因水纹如绣而得名。据考,绣江河畔五千多年前即有先民繁居。而史料记载,公元前153年建阳丘县(今章丘),县治回军镇,就在现在的绣惠街道回村,距今已经有2100多年历史了。

现在的回村有8000多人,又依绣江河分为两个管区,回南管理区和回北管理区。回一村、回二村、回三村、回四村和回东村属于回南管理区,回北村属于回北管理区,两个管理区之间靠回村大桥连接。

在“利奇马”来之前,这里一直处于半干旱状态,当时水面距离回村大桥桥面4米。随着接连几日的强降雨,12日,最高水位没过了桥面2.5米左右。

11日下午5点半左右,回南管理区党总支书记王峰接到了上级泄洪通知,朱各务水库、大站水库、垛庄水库下午6点要提闸泄洪,泄洪量刚开始每秒150立方米,最大到了每秒280立方米。

这是什么概念?回南管理区去年有过经验,当时三个水库泄洪,每秒80立方米,水面距离回村大桥桥面不到10公分。而桥面和回南大街是在同一个平面。这就意味着,一旦水面高过桥面,回南大街就要淌水。

接到通知后,王峰立刻给各个村下了紧急通知:6点在回南管理区开会。

开会简单说了一下情况,6点20分左右,王峰和回一村支部书记王召民、回二村支部书记王业服、回三村村主任王德宏、回四村支部书记王业国、回东村支部书记王星就来到了现场。

当时水距离桥面已经只有50公分左右。怎么办?水一旦漫过大桥,就会顺着回南大街和回北大街流入村内,危及8000多口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7点半左右,在和5个村的村干部一同征求了附近居民的意见后,王峰果断决定筑坝,“宁可备而不用,不能防而不备。”

而这个过程中,回南管理区也一直在和回北管理区沟通。回南管理区决定筑坝后,又到大桥与回北管理区汇合,两边一致同意筑坝抗洪。两个管理区分工合作,回南管理区负责物料,回北管理区负责运输。

12日0点20分:

家里面袋子都拿出来了

当即,回东村支部书记王星联系了鑫汇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经营沙子。当时这家企业有每包一吨沉的沙袋,都是一米见方的,正适合筑坝用。

对方很痛快,表示无偿捐献,支持防洪。

晚上8点半左右,王峰又和村干部们去查看沙袋情况。

10点半左右,他们用叉车,把沙袋装到了回北村协调的大车上。车是回北村一个村民提供的。当时一共运了三车,共38包。

12点左右,墩包到位。而此时,水已经上桥,涌入了回南大街。

“紧急通知:由于上游水库放水,现在河水已猛涨超过大桥40公分向村内倒灌,请收到通知的村民抓紧相互转告左邻右舍,以防范不测,收到的请回复!”

“群内所有党员做好应急抢险准备!!!”

12日凌晨0:20左右,各村村干部都在村里的微信群发出了这样的通知。

还有的村在村委会用大喇叭通知,甚至打电话、敲门,确保每一户都能知晓。

回村保卫战迎来高潮。

0:30,有村民陆续赶到了现场。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只靠墩包就没问题了,但水位涨得太猛了。

各村村支部书记要求现场村民抓紧回家拿沙袋,找沙子。村民自发散开。

0:50左右,墩包已经摆放好了,大坝的基础筑起来了。

1:17左右,村民已经自发开始往这里送袋子,运沙子。回东村正好有两个经营砂石料的,他们提供了沙子。此后,三轮车、卡车、装载车,还有拉汽车的救援车都来了,而村民把家里有的袋子都拿了出来,有人甚至把家里的面袋子都腾出来装沙子。

在这个过程中,王峰和几个村干部分工明确,王召民和王德宏负责现场安全,现场指挥;王峰、王星和王业俊负责协调沙子;王业国负责指挥车辆。王业俊是回二村村主任,支部书记身体不好,他顶了上来。

12日10点:

“回村人好样的”

初步估计,参加回南管理区筑坝工作的有800余人。这个工作一直持续到了12日10点左右,沙袋筑起的大坝已经和河坝一样高了。长约11.5米,高约3.5米。

虽然大坝筑成,但大家都没离开,害怕再涨水。

所有人都自发在这待命,因为他们的身后就是老人和孩子。

12日下午4点,水位开始回落,大家松了一口气,纷纷带着疲惫的笑容回家。

从11日下午都12日晚,村干部们一直没合眼。

“我有高血压,之前一天不吃降压药头疼得就受不了,这三天都忘了吃了,也没觉得有事儿。”他笑着说。

看着大家筑起的回村防洪墙,他们满是自豪,回南管理区五个村没有一户受灾。

当天晚上,还有专门安排的村民执勤,水位一旦上涨,第一时间通知支部书记。

“通过这次的体验,我由衷地说一句:回村人好样的,能作为回村人真幸运!”这是刘吉肖在村群发的,发自肺腑。

她家就在大桥边,因此成了临时指挥部,在外经营茶庄的老公李广增也一直没出门,同样两天两夜没合眼。“他对洪水有特殊的心结,他哥哥就是当兵时抗洪抢险牺牲的。”刘吉肖说,自己的儿子现在也在部队,“他们也去抢险了,去之前嘱咐我们注意安全。”

新闻链接:

险情过后生活继续

这是洪灾后第一个大集

8月13日上午9点多,灾后回村第一个集市。

沿街道路大部分路面没有了积水,只在靠近村北头的绣江河桥头的一段道路仍有一片积水,旁边刚刚用沙袋垒筑起来的大坝挡住了绣江河的洪水外溢。卖菜、卖水果、卖生肉、卖熟食的各类摊点和门店都开了业,商品琳琅满目,陆陆续续摆放到积水处。

在回南大街的集市上,蔬菜水果品种还是比较丰富,价格基本正常,除了个别涨价的之外,大部分商户没有涨价。55岁的村民康传花和65岁的村民马玉娥都在家门口卖菜,都没有涨价。辣椒、洋葱和土豆都是每斤1.5元,有的还降价卖。康传花笑着说:“现在大家遇到水灾,都是乡里乡亲的,咱不能发这个财!”

“今天洪水退了,我们心里就踏实了!昨天一直担心,生怕绣江河里的洪水冲到村里,晚上都不敢睡觉。” 身穿雨衣、刚刚买过蔬菜水果往家走的75岁回一村村民王业安老人说。

“昨天真吓坏了,太危险了!大部分村民都不敢睡觉,围着绣江河的堤坝到处转,怕哪里有漏洞,发现情况就赶紧围堵。今天洪水终于降了。”正往集市上走的47岁的回东村村民弭凤光说,她也去集市看看,打算去买点菜,中午好好吃个安心饭。

“这次洪水险情正好赶在了两个集市之间的空里啦,居然没有耽误大家赶集买东西,今天晚上就能睡个安稳觉了。” 40岁的村民王双手里拿着刚买的蔬菜回家,边走边笑着说,她买了四五种蔬菜,个别的涨了一点价,大部分没有涨。

记者 王健 郭学军 摄影 王鑫

[来源:生活日报 编辑:孙宝震]

青岛话题

好吃又好玩 青岛历史城区打造“餐饮+”多元消费体验

04/19 10:19 / 青岛日报

日前,记者在探访时发现,相对商业综合体而言,在历史街区这个开放型消费场景中,餐饮业态布局的比重正越来越大。

青岛职业潜水员一年打捞上百件贵重物品 高收益有高风险

04/18 08:37 / 半岛都市报

三年前掉河里的金戒指捞上来了,这条热搜让职业水底“摸金”走进大众视野。4月17日,记者联系到一个职业打捞团队,揭秘鲜为人知的行业故事。

深度报道

规划路迟迟不建、在建路交付延期 家门口小路何时畅通

04/19 13:45 / 青岛日报

近年来,青岛一批主次干道相继施工、通车,不仅扩充了城市的“体量”,也提升了发展速度,但市民家门口的部分规划小路、短路长期停工、工期拖延,成了“口头路”“拖延路”“烂尾路”,每日都在影响着群众出行,不容小视。

青岛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热议消防安全治理

04/18 07:44 / 青岛日报

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威胁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之一,也是公共安全治理领域的焦点问题。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