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先行一步! 青岛农村近8成实现生活垃圾分类

2019/11/07 07:43

阅读:

原标题:岛城近八成村庄生活垃圾分类

胶州“1+6+1+X”模式全省观摩学习 《青岛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动方案》将出台

早报11月6日讯 即墨田横岛度假区探索引入低温热解炉等,胶州推行“1+6+1+X”的分类模式成为全省观摩学习的样板……11月6日,记者从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青岛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的重要载体,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截至9月底,全市开展垃圾分类村庄(社区)占比78.7%。

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在即墨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建立了定时上门收集垃圾的工作制度,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收集来的垃圾占总量22%的渣土、炉灰等,采取就地填埋或垫路等方式处理;占总量15%的农村生产垃圾(如秸秆、花生蔓等),经分类后发放到农户用于取暖做饭使用;占总量5%的可回收垃圾积攒到一定量后由废品回收企业上门收购……而剩余占总量54%的可腐烂等不可利用垃圾,引进了低温热解技术进行处理,通过三层降解后,仅产生5%的残渣,残渣可用于铺路、填土、种植树木花草等。通过一年多的探索,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解决了垃圾危害环境问题,实现了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达到了垃圾不出镇“自产自销”的试点构想。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这种简洁明了的垃圾分类模式,适合农村实际,便于复制,已在即墨全区推广。

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2018年,青岛在全市成片区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胶州、平度分别将垃圾分类纳入科学发展考核和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事项清单。莱西在3个镇 (街道)8个村庄试点成立党员分类工作队,实行划片包户制度,聘请1179名监督员,监督指导垃圾分类。

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分类方式

在先进做法方面,平度市在村庄(社区)推行“七个一”垃圾分类标准,城阳在王家曹村社区建设餐厨垃圾分类处理中心、智能压缩垃圾转运站、秸秆垃圾处理中心等“静脉产业园”,即墨田横岛度假区探索引入低温热解炉等有效做法。胶州推行“1+6+1+X”的分类模式的做法受到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肯定,今年2月26日,山东省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在胶州召开,现场观摩了青岛市培树的胶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西海岸新区按照“大分流、小分类”原则,推行垃圾分类;崂山沙子口街道在北姜社区引进国内领先技术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经过堆置、发酵、腐熟,厨余垃圾变身有机肥用于农林生产。

形成可复制的处置新模式

青岛还在全市推行“两次四分法”垃圾分类模式,引导区市统一标准,完成户用垃圾桶、分类收集车、收集房等分类设施设备的配备和建设。在村庄配备分类容器,定时上门收集,误时自行定点投放。在村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安排专人管理和记录收集有害垃圾、低价值可回收物和大件垃圾。形成分类投放、收运和处置体系,提升分类收集质量和分类处理能力。

青岛将出台 《青岛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动方案》,加快镇级垃圾处置终端建设,争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新模式,全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提质扩面。

(记者 吴帅 摄影报道)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陈晓宇]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发力新消费 青岛历史城区“老字号”焕发“年轻态”

10/31 07:17 / 青岛日报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在这句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可以窥见中山路昔日的繁华商业面貌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青岛通过城市更新 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品质提升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