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方案印发! 2020年青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部达标

2019/11/08 09:59

阅读:

原标题: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部达标

青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步走”

●2019年底,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为70%,垃圾回收利用率达 2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

3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

●2020年底,力争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为100%,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4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99%以上

●2021年底,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为100%,垃圾回收利用率达 4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

5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今天,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青岛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其中提到,要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年攻坚战役行动,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管理和运行体系。

《方案》提到,未来三年,青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分“三步走”:2019年底,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为70%,垃圾回收利用率达2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3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2020年底,力争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为100%,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4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 99%以上;2021年底,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为100%,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5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方案》对具体实施阶段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分类投放方面,首先明确垃圾分类投放标准,建立农户源头按湿垃圾(厨余垃圾)和干垃圾(其他垃圾)的“二分法”进行分类。村镇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和炉渣垃圾“4+1”分类法进行分类。

其中提到,每户需配备一组两格式或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村按每100户配置1辆分格式电动三轮车或手推车;配备密封性好、标识明显、节能环保、满足分类要求的专用运输车。村级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栏。

在分类收运方面,要建立起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按照“4+1”分类法的统一标准,建立“户分、村收、镇处理”的“垃圾不落地”收运体系。农户先按“二分法”进行源头分类,自行或由村保洁员将垃圾分类收运至村分拣站(点),炉渣垃圾单独投放;村保洁员(或分拣员)按照“四分法”进行二次分拣,分拣站(点)设置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四类垃圾桶(箱);镇负责清运分类垃圾,做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密封清运,避免分类垃圾重新混合收运,防止垃圾清运过程中跑冒滴漏造成二次污染。

在分类处理方面,村内统筹建设必要的垃圾分类收集房(或分拣站),用于垃圾分类分拣和收集暂存;镇统筹建设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站,探索选择堆肥式生化分解、低温热解等处理方式,可 “一镇一建”,也可“多镇合建”集中处理湿垃圾。

要建立健全垃圾分类专业化保洁队伍。在现有保洁员的基础上,每个村增加1名垃圾分拣员,主要任务是在农户一次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分类。鼓励推行保洁员、分拣员和清运员 “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实行身兼数职、兼职兼薪、一岗多责。

《方案》指出,要加强资金和用地保障。各级政府要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资金保障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统筹整合相关专项资金,建立健全市、区市、镇三级财政保障机制,根据国家和省市减税降费方案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具备统一标识的流动收购车、网络运输车进入村庄服务给予支持且不得收费。健全土地供给机制,统筹安排或调整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备设施的布局、用地和规模,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探索政府指导监管、企业化运作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模式。运用市场化平台化思维,采取 “政府+公司化”运作模式,从破解处置终端土地利用入手,创新垃圾处置方式,在投资、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此外,还要探索推行“互联网+”新模式。利用互联网、云计算、5G等相关技术,探索建立农户客户端、村镇管理、市级管控的智能化平台。□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冰洁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陈晓宇]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