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解决地膜面源污染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广“青岛模式”

2019/12/04 21:27 信网

阅读:

信网12月4日讯 30年前,青岛市引进化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保温、保墒、除草防虫、反季节栽培等方面发挥了“白色革命”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因地膜大量使用产生的“白色污染”也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是一种以新型生物降解材料为原料生产的农用地膜,其在自然环境中可被微生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2013年开始,青岛市农机中心联手国内外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进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和示范推广,在马铃薯、花生等多种作物上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比试验示范40多处,在国内首次报道了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对马铃薯的明显增产作用,设施马铃薯增产达13%-20%,大田马铃薯增产5%-7%,取得了明显生态和经济效益。

2019年,完成建设标准地膜示范区4.8万亩,建设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区1.6万亩。至此,全市已累计推广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面积达到了8万余亩。为推广青岛经验,农业部生态总站在青岛召开了全国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现场会,并委托市农机中心起草了《华北地区马铃薯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技术模式规范》,总结提炼了“一垄双行栽培,覆膜晒垄两周,膜上全土覆盖,自行破土出苗”的“青岛模式”,该模式被农业部生态总站推荐在全国适宜地区推广应用。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应用为解决化学地膜对土壤环境的危害找到了有效途径,随着其应用规模的扩大必将兴起一场“绿色革命”,彻底解决化学地膜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不断提升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信网首席记者 于晓 通讯员 王兰先

 

[来源:信网 编辑:秦璐]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