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网络述年】探寻非遗年味 胶东人餐桌上的花饽饽

2020/01/14 17:01

阅读:

原标题:【网络述年】探寻非遗年味 胶东人餐桌上的花饽饽

在胶东地区,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蒸上一些花饽饽,凝聚着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作为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民间艺术,花饽饽生长和扎根于百姓生活。

腊月十三,是张华姥姥的95岁生日。一大早,张华开车赶回烟台栖霞的老家。天公作美,适时飘洒的雪花让游子归家多了一份急切。

胶东人餐桌上的花饽饽

“给姥姥做了一个过寿的寿桃花饽饽回去,给她庆祝。我家这边全是山清水秀的,春天的时候特别特别漂亮,路边全是那种野菊花,还有山上的苹果,到处都是樱桃。”

回家的路上,张华心情特别好,很久没回老家,这个小山村到处都是童年的记忆。

在张华老家,按照习俗,老人过寿必须要有祝寿的花饽饽。过去,花饽饽被用来祭天祭神,供奉祖先。现在,成了各类喜事上的常客,小孩满月、结婚办酒、乔迁、开业都不离不开它。

“因为毕竟是老祖宗留下的,必须要吃,必须要做这个东西。结婚的时候,必须女方要有压盆的饽饽、压箱的饽饽,这就是规矩,这就是老祖宗留下的,很重要。”

对胶东人来说,餐桌上没有花饽饽,这个年就不完整。尤其是“枣而眼”,即枣饽饽,更是胶东人过年餐桌上的重中之重。

“过年必须得做大饽饽 喜庆!”

2015年,张华从姑姑手里接过做花饽饽的手艺,学的第一课,就是花饽饽里的规矩。张华姑姑性格豪爽,还有一双巧手,做了一辈子花饽饽,这把好手艺对张华倾囊相授。

对老一辈手艺人而言,花饽饽的每一种花样都有特定搭配和说法,包涵着不同的寓意,代代相传下来就变成了传统。

“菊花必须得跟佛手,菊花捎佛手,活到九十九。”

“这个牡丹花,必须得配凤凰,从亘古以来,凤凰就是喜欢牡丹。”

张华从姑姑那学会了基础的制作要领,剩下的都靠自己琢磨。她始终记得姑姑说的一句话,“不行就毁,面不值钱。就是一定要达到最精,一点儿不好就要毁掉。”

刚开始第一年的时候,张华浪费了不知道多少袋面粉,做出来的饽饽总也不满意。第一个作品“龙凤呈祥”,她返工了五六次,姑姑还认为比例和造型不对,“龙做的太胖了”。

现在,张华已经成为了胶东花饽饽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除了传统的枣饽饽、果蔬饽饽、绘画饽饽,她还自创了观赏花饽饽,可以保存十年二十年,解决了展出时饽饽易坏的问题。

中西合璧 但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

没有绘画基础,凭借天赋和努力,张华把面团玩出了新花样。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样式新潮的花饽饽更吸引年轻人,她就借鉴了国外的翻糖蛋糕,做出中西合璧的“蛋糕饽饽”,还从非遗项目里的剪纸、面塑获取灵感。

“我就感觉把这个花饽饽融入这些,让人家一看一个作品,一个项目就能看到多个项目,这种传承更好。人活着也有价值,做东西也有价值。不管怎么样,这个花饽饽永远都是,不能把老祖宗东西给丢了,也不能把它改成蛋糕什么的,但是可以去创新,它的衍生品。”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胶东花饽饽这项传统技艺,张华在省内多地举办了个人展,还到学校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给孩子们培训花饽饽的知识。明年,她计划扩展店面,有自己的车间,再招收一批学徒,真正的做大规模。

未来,张华将继续奔走于花饽饽技艺的传承之路,把这项传统手艺带向更大的舞台。

[来源:齐鲁网 编辑:孙宝震]

青岛话题

方便夜游青岛 5月1日起15条公交线路将延时运行

04/24 11:01 / 青岛晚报

为缓解黑龙江中路交通拥堵,填补丰隆路沿线公交盲区,自26日起,分别对327路、772路线走向和站点进行调整。

英国矮脚马宝宝运动会上圈粉 青农大为小马驹全网征名

04/22 09:52 / 半岛都市报

它围着场地调皮撒欢,一个滑铲急刹精彩亮相,成了运动会上的“显眼包”。目前,青岛农业大学正为小马驹征名,未来会组织本专业学生到基地探访,也会找机会再邀请它回学校。

深度报道

“海军之城”青岛:直挂云帆济沧海 而今迈步向深蓝

04/23 21:15 / 青岛早报

作为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海防重镇,青岛见证着人民海军奋勇前行的光辉历程。战舰与城市血脉相连,海军与青岛同频共振,青岛军民同呼吸、共命运。沧海奔流,浪潮翻涌,全城侧耳倾听深藏在阵阵涛声中的热血海军魂、赤诚报国心。

规划路迟迟不建、在建路交付延期 家门口小路何时畅通

04/19 13:45 / 青岛日报

近年来,青岛一批主次干道相继施工、通车,不仅扩充了城市的“体量”,也提升了发展速度,但市民家门口的部分规划小路、短路长期停工、工期拖延,成了“口头路”“拖延路”“烂尾路”,每日都在影响着群众出行,不容小视。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