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赶年集 品年味
赶大集,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尤其进了腊月,赶集更是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只有在大集上来来回回 逛逛走走,才能咂摸出年的滋味,它不仅仅是人们的聚集交易,还附带着民间娱乐活动,发展至今,已是一种民间文化的传承。
“来来来,看看刚摘的草莓,酸甜可口,保证让你吃一个想两个……”“新鲜的牛羊肉,快过年了,得备点‘硬实’点的年货了 。”“红灯笼、‘福字’、年画……您来点啥样的,保证让您红红火火过个大年。”临近年关,位于济南北部的黄河文化的载体—— 泺口民俗大集重放异彩,热闹非凡,黄澄澄的橘子、红彤彤的苹果堆成了小山,摞起来两人多高的蒸屉冒着热气,绣花的花鞋垫、虎头帽一溜儿摆开……到处透着浓浓的年味儿,一千多个摊位摆满了丰富多样的年货。泺口大集历史悠久,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于 2017年6月取缔,今年1月3日,千年大集重新开集,吃、穿、用应有尽有,有吃、有玩、有逛,吸引着附近乃至市区的市民前来赶大集 ,体验这历史悠久的民俗大集。
与此同时,在济南南部,另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大集——仲宫大集经过改造提升后,同样以崭新面貌开集纳客。“一方水土,一 方文化。”有着千年历史的仲宫大集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现在“五天两集”的规模,深受周边村民以及济南市市民的青睐,自家种 的大白菜、大萝卜、带着余温的土鸡蛋等等,各色商品更是玲琅满目,很多城里人逢集都会来此赶大集,感受年的味道。
今年,北有黄河文化载体泺口大集重新开集,南有千年仲宫大集,周边更是还有柳埠、西营、吴家堡等各具特色的大集,每逢开集的日子,城区市民驱车几十公里,来此赶集,图的不光是当地土产的新鲜、质优价廉,还为寻找一些如今在城市里很难见到的老口味农产品和那些已经“失传”的老手艺、老物件。
听着吆喝声,品味自己的日子。很多城里人也以赶年集为时尚,去大集上寻找记忆中家的味道,年的味道。
[来源:济南日报 编辑:孙宝震]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