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即墨精细化“店小二”服务 助企防疫开工两不误

2020/02/15 11:47 信网

阅读:

信网2月15日讯 间隔一米以上有序排队进厂区,体温计“打卡”代替指纹打卡,口罩消毒水全身防护,填写承诺书……2月13日上午7:30,位于即墨区蓝村镇的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复工复产,190名员工到岗到位投入生产。

来源:即墨区委宣传部

“复工之前我们已经对每个工人进行了严格摸排,并在镇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严格做好厂区消毒和应急预案,确保安全生产。”青岛云路行政科科长王静说。

面对当前疫情,蓝村镇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生产两手硬,做到早行动、早指导、早监控,确保企业防疫生产工作落实到位。在复工前期,建立1个疫情防控指挥部复工复产组, 5支由区人社局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组成的企业服务队;9个由镇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牵头的审核单位和8个所辖社区的“1+5+9+8”复工验收审核体系,实行严谨精细化的“店小二”服务,从底数摸排、安全告知,再到复工备案审批,职工出入管理都有专人包企对接,严丝密缝助力辖区企业复工,做到了企业复工标准严、流程活、效率高。

同一天复工的青岛雪达集团,前期通过引导企业在复工筹备、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方面创新实施“三个标准化” ,形成了劳动密集型企业抗击疫情的“雪达标准”。“这些天,蓝村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复工复产组每天都来我们企业进行复工指导,还印制了出入证,解决了职工上下班往返村庄小区卡口的困扰。”青岛雪达集团副总经理王显其说。

目前,青岛雪达集团旗下的6家子公司均已实现复工, 1200余名职工到岗,同时作为经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调度后确定的第一批转产口罩生产企业,也拉开了转产民用口罩的序幕。企业共设8条生产线,为留足宽敞工作空间,安排4个生产车间,每个车间有20名员工,首日复工民用口罩产量达到2万个。“原材料的表层和里层针织布均是我们雪达自产的,从源头上保证口罩质量。”王显其说。

“我们的企业复工复产小组全部成员24小时保持通话畅通,随时了解诉求,保障企业顺利复工生产。”蓝村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赵彩秀告诉我们。

不仅是蓝村镇,针对企业复工复产,即墨区多措并举,精细化“店小二”服务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提振信心。该区将企业复工复产作为应对疫情、发展经济的重点工作,出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规程》,成立了260支由区直各单位、区管干部组成的企业复工服务队,分赴企业现场指导,重点抓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各镇街也针对各自辖区内企业情况,出台帮扶企业复工复产方案,成立服务小组,严格落实复工复产防疫准备措施,督导加强生产期间疫情防控工作。

此外,帮助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和困难企业融资、减租让利、“线上普法大讲堂”、“网上办理”及跑腿代办审批业务等一系列优惠帮扶政策,直面企业复产复工实际困难,有效助力企业复产复工实现新发展。

信网记者 张孝鹏 通讯员 吕栋 徐宁

[来源:信网 编辑:陈烛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