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信网4月7日讯 疫情当前,市北区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居家隔离的居民使出“十八般武艺”,以文化战疫情,创意泥人、剪纸、诗词、书法等文艺作品纷纷涌现,它们或鼓舞一线工作人员,或普及科学知识,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文化“软”力量。
“自己相比一线战“疫”人员,能做的非常有限,每次想起这么多人同舟共济,冲锋陷阵,心里都是沉甸甸的。”开平路街道的“捏泥”艺人于永章说,他也希望这些手工作品能够给受疫情影响的人们带来安慰和鼓励,以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传递出大家上下坚定共同战“疫”的信念。
疫情期间,开平路街道阳春诗社的老师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一首首诗词,抒发对战“疫”英雄的敬意,增加了一线战士战“疫”的底气和斗志。同时,盐滩社区76岁老党员程谋凯将战疫诗词与书法文化相结合,为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带来了掷地有声的中国传统文化力量。
“我快八十岁了,看到这张照片,还是心潮澎湃,可是这一阵我的眼睛花的厉害,天气稍微不好,就什么也看不清,我在家剪了半个多月也才剪成这个样子……”开封路社区年近八旬的俞淑荣说。
“我的爸爸每天都在工作,就是为了抗击病毒,爸爸很辛苦,我给爸爸画了几幅画,为他加油!”小朋友的爸爸是开平路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基层干部,提到他的爸爸时,满脸骄傲。
鲁迅先生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焕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居民之中涌现出的这些文艺作品,不仅唤醒了大家的“中国传统文化记忆”,也展示了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信网记者 杜杲燃 通讯员 鲁真真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