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信网4月7日讯 疫情当前,市北区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居家隔离的居民使出“十八般武艺”,以文化战疫情,创意泥人、剪纸、诗词、书法等文艺作品纷纷涌现,它们或鼓舞一线工作人员,或普及科学知识,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文化“软”力量。
“自己相比一线战“疫”人员,能做的非常有限,每次想起这么多人同舟共济,冲锋陷阵,心里都是沉甸甸的。”开平路街道的“捏泥”艺人于永章说,他也希望这些手工作品能够给受疫情影响的人们带来安慰和鼓励,以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传递出大家上下坚定共同战“疫”的信念。
疫情期间,开平路街道阳春诗社的老师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一首首诗词,抒发对战“疫”英雄的敬意,增加了一线战士战“疫”的底气和斗志。同时,盐滩社区76岁老党员程谋凯将战疫诗词与书法文化相结合,为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带来了掷地有声的中国传统文化力量。
“我快八十岁了,看到这张照片,还是心潮澎湃,可是这一阵我的眼睛花的厉害,天气稍微不好,就什么也看不清,我在家剪了半个多月也才剪成这个样子……”开封路社区年近八旬的俞淑荣说。
“我的爸爸每天都在工作,就是为了抗击病毒,爸爸很辛苦,我给爸爸画了几幅画,为他加油!”小朋友的爸爸是开平路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基层干部,提到他的爸爸时,满脸骄傲。
鲁迅先生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焕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居民之中涌现出的这些文艺作品,不仅唤醒了大家的“中国传统文化记忆”,也展示了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信网记者 杜杲燃 通讯员 鲁真真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10/31 07:17 / 青岛日报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在这句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可以窥见中山路昔日的繁华商业面貌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