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市政协委员围绕人才队伍建设、自贸区制度创新等提出“金点子”
青岛应如何加快引进和建设国际化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队伍?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建设应如何解决推进中的制度创新问题?要怎样加强应用型医养健康专业人才培养?昨天,参加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围绕创新发展等话题畅谈各自观点。
市政协常委 孙焕利
市场和政府两“手”要用好
“加强应用型医养健康专业人才培养,既是满足我市居民健康生活的现实迫切需要,也是巩固战疫成果、充实抗疫专业人才队伍的必然要求。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资源应遵循市场配置、政府调控原则,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市政协常委、青岛经济职业学校校长孙焕利今年提交了关于加强应用型医养健康专业人才培养的提案。
在他看来,医养健康产业由“看不见的手”来进行资源配置,效率最高,但“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也急需加强。手有五指,就医养健康专业人才供给而言,政府这只“手”的五指职能,可考虑如下强化:大拇指为“数据”。医养健康产业覆盖十多个行业领域,不仅需要传统的单行业单岗位单技能专业人才,更需要新兴的跨行业跨岗位复合型专业人才。数据是市场运行和政府决策的依据。由此,应当针对医养健康产业现状和发展态势,开展调查和预测,弄清我市情况,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动态和趋势数据,为医养健康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食指为“政策”。国家、省、市产业规划描述美好蓝图,但蓝图的绘就需要构图、造型、色彩等的配合。应当梳理土地供给、财政补助、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瓶颈、堵点,制定组合支撑政策,实现完善基础服务保民生福祉、激励产业集聚促高质发展的目标。中指为“协调”。应当组建市级产业协调机构和专业智库,成立工作推进专班,吸收国内外一流高校、知名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管理和工程人员入库,分别发挥其在产业发展数据汇集共享、政策制定、政策落实,工作管理、评估指导等方面的夯实、咨询和参谋作用。无名指为“教育”。以产教融合试点为契机,激励以产教融合方式,发挥教育端、产业端资源优势,开展行业标准、职业标准、教育标准的研发,开展人才培养使用一体化建设。小拇指是“培训”。依托新华锦等高端医养结合机构,加强与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上海等地区的交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引进高端医养健康产业资格证书,开展培训认证,发挥短、平、快优势,加快、加量中高端人才供给,吸引产业集聚。
“五指合拳,凝聚冲力。”孙焕利表示,青岛凭借丰富山海资源、优越生态环境等得天独厚优势,加之完善的医养健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生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专业人才供给,必将促进我市医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市政协委员 孙法柏
自贸区发展壮大制度创新是核心
市政协委员,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教授孙法柏带来的是《关于自贸区青岛片区建设推进中制度创新的问题与建议案》,他表示,在自贸区的战略目标和定位中,制度创新是核心,制度创新的基础是法律与政策创新,因此加强自贸区法律与政策研究,推动建立公正透明、体系完善的法治环境,是自贸区建设与发展的重点。
在他看来,首先要推动自贸区政务运行机制创新,真正建立运行高效的体制机制和专门化的政务机构,构建自贸区机构与片区驻地政府及上级政府部门的高效联动机制,真正赋予自贸区机构充分的决策权和制度创新试验权,可探索设立自贸区片区权利负面清单,激发创新活力。
其次,与青岛现有的特殊经济区制度有效叠加。青岛片区的实施范围包括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西海岸综合保税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等多个经济功能区,它们各有定位、享有国务院不同的授权。要做到政策优化整合,而不是各自为政,才有利于实现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的目标定位。“应对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五大产业的领域进行规则探讨与制度创新研究。 ”孙法柏表示,建设良好法治环境所需的保障措施,规范合理的监管制度、公平高效的争端解决机制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市政协委员 杨舜尧
经济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引进也需创新
市政协委员、青岛骥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舜尧受访时表示,他这次带来了三个提案,分别是《加大专业机构对政府职能部门考评案》《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落地管理案》以及《关于国企混改加强高端人才引进案》。
杨舜尧告诉记者,在青岛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国企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而国企要更上一层楼,有大发展,必须得加强高素质专业化领导人员队伍的建设,人才队伍既可以来自内部培养,也要结合体制外甚至国际的优秀人才引进。
“单一的内部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弊端,经济发展需要创新,国企改制人才引进同样需要创新,尤其是高端岗位的人才引进。 ”杨舜尧表示,相关部门一是要重视,二是要落实。 “2020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希望青岛在学深圳先进经验的同时,在国企混改方面、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要敢于推进国企改革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不断优化经营管理人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杨舜尧说。
市政协委员 敬志伟
提升人才集聚效应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引进和建设国际化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队伍是青岛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重要保证和关键变量。市政协委员,青岛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教授敬志伟将《关于优化政策环境集聚全球创新型人才案》带上两会,他表示,当前,我市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高级别创新平台少、人才国际化构成程度和人才集聚度低等问题。因此,他建议青岛首先要构建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机制,坚持吸引与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战略,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施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建立更加合理的人才流动制度,推动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借助市场机制的供求规律和价格规律来实现人才资源的配置,提升人才的聚集效应。
其次,要创新人才认定标准和方法。充分发挥人才配置的市场化机制,建立以用人单位认定为主、专家评审为铺的人才评价机制,逐步形成以科技、经济、社会价值创造为导向的考核标准。通过“政府牵线搭台,用人单位聚才,民间机构引才”的方式,多路并举,形成强大的引才合力,形成创新人才“选得准、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局面。
“第三,要破除制约人才流入的体制障碍。 ”敬志伟说,青岛应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不断增强政策开放度,提高人才流动性。有效降低海外人才的流入成本,提升流入意愿和实际效用。完善人才签证、移民、国籍、税收、金融、社会保障等政策体系和相关法律制度,在改善人才科研环境和生活设施等硬环境的同时,更要从学术氛围、创新平台、文化生态等方面营造更富吸引力的软环境,打造多元循环的人才生态系统。
敬志伟还提出,青岛要完善人才服务配套措施。加大人才安居住房建设和供给力度;在落实人才优惠政策过程中,要服务先行,协助落实科研经费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一步发挥人才市场在服务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借鉴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的经验,通过依托重大科研设施和重点项目平台,汇聚世界高端创新智力资源,鼓励高校及科研院所采用自主招聘等措施,建立更灵活的柔性全球引才机制。
本版撰稿摄影 青报全媒体记者锡复春 王世锋 刘海龙 徐栋
柳栋 于滈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于轩]03/26 07:32 / 半岛新闻客户端
从地铁北九水站下车,步行大约15分钟的时间,穿过如同世外桃源的大崂村,就来到大崂樱桃谷。大崂樱桃谷的花儿已经开得非常盛,漫山遍野,是一片片粉的、白的,路边几棵樱桃树间还夹着一棵杏树,鲜艳的花朵很醒目。
03/04 07:38 / 青岛日报
车辆更新让乘客乘车更加舒适,公交出行服务品质也在不断提升。今年以来,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探索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拓展“公交+”定制服务、婚庆等个性化、智慧化服务,提升绿色出行吸引力,努力营造更加顺畅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
03/24 08:33 /
杨阳介绍,万物潮打破传统业态边界,以场景爆款、主题社交活动、主理人IP孵化为运营主线,打造“创造者—消费者—游客—玩家”的全链条体验式社交空间。
03/17 09:54 / 观海新闻
据了解,八大关、太平角的部分房屋目前已建立“建筑健康档案”,运用BIM技术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测,并积极打造文化IP矩阵,开发建筑主题文创、数字藏品等衍生品,串联周边文旅资源形成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