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你浪费的,不只是一个馒头”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相信这道理从开蒙之际,就伴随每个学生成长。无论是“粒粒皆辛苦”还是“积少成多、涓滴入海”,这道理存在于古诗中、民间故事中、民俗俚语中,是成长记忆,也是民族记忆。
然而,在校园这个“学知识、讲道理”的知识殿堂,浪费现象并没有减少,甚至“触目惊心”。为了改变校园餐饮浪费的乱象,教育部近日发布《“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大中小学校大力培育“厉行节约”的校园文化,推动光盘常态化。
食育:“一个馒头”背后是什么
校园为何成为浪费的重灾区?为什么一些关于节约的知识道理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今天的孩子需要怎样的食育?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晓洁认为,食育的第一步,就是要想清楚食物背后的价值。
在食物匮乏的时期,爱惜粮食是一种本能。然而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不少人对食物背后的价值缺少正确认识。“目前有这样一种误区——食物是我自己花钱买的,我扔掉不算浪费。实际上,就拿一个馒头来说,你浪费的,不只是馒头本身。馒头从麦子成熟到走上餐桌,有多道工序,即使它的标价覆盖掉了此前的成本,那么被浪费之后呢?这个馒头被作为垃圾处理,无论是填埋还是回收,这背后的代价将比成本高出很多,这是实实在在的投入,它带来的后续影响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刘晓洁告诉记者。
食育,正是此次《方案》的重点。《方案》指出,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把勤俭节约内容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宣讲、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小学德育课程、幼儿园习惯养成等教育环节之中,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和中小学语文、历史、生物、化学等课程中深入发掘教育资源,鼓励探索开发地方和校本相关课程。
目前的校本课程中,食育或多或少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后勤集团总经理宋大我认为,要改进食育教育的形式,还要增进“人和食物之间的情感联系”。人民大学曾有一道广受欢迎的网红点心青团,就利用了这一规律。“我们请艺术专业的学生为点心绘制包装,请文学专业的同学为点心命名,于是,青团有了非常美的名字,蛋黄肉松馅的叫‘此心千瓣’,荠菜馅的是‘千里寄’,红豆馅的叫‘此物最相思’。至此,青团有了‘灵魂’和‘乡愁’。这样的食育就入脑入心了。”宋大我说。
记者注意到,《方案》对不少学校的个性化食育实践做了总结归纳,指出要利用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切身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
创新: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学校是培养节约习惯的主战场。在这个战场上,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学校校长景文忠的经验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景文忠告诉记者,他的第一个做法是把随处可见的垃圾桶“撤掉”,让学生开动脑筋“减少浪费”。同时,把食堂菜品的“色香味”放在“营养健康”之前,“先谈好吃,再谈营养,让学生爱上吃饭。”景文忠说。他们还放弃了让食堂大师傅盛饭的做法,改为学生自己盛饭,“大师傅盛饭的特点是,每个菜都盛。孩子自己盛饭,吃多少盛多少,想吃什么盛什么,这样浪费的现象一下子少了。”
口味的创新、就餐形式的创新,此次也被写入了《方案》。而且,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各样小吃也将在食堂立足。《方案》提出,要不断提升餐饮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改进烹饪工艺,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并通过菜品创新、传统节日食品和风味小吃进校园,建立符合师生多样化口味的餐饮保障体系。
宋大我告诉记者,在人大食堂,有“末位菜”制度。食堂通过数据调查,把“少人问津”的“末位菜”请出食堂菜单。技术的创新也是此次《方案》的亮点,《方案》指出,各学校要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峰谷人数和用餐习惯,加强服务互动,掌握师生菜品满意度,及时调整菜品,以此减少食物浪费。
长效: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师生评优重要参考
景文忠告诉记者,老师管得严厉的时候,学生的浪费现象“好转大半”,但是也会出现“管一下,好一点”的弹簧效应。如何形成长效机制,是专家和师生们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方案》指出,要在绿色学校创建的大框架下,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构建学校餐饮节约立体式、全方位制度体系。学校要编制餐饮节约年度工作计划,建立餐饮节约考评制度,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表现纳入师德师风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作为师生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
未来,“文明就餐监督员”将在各校上岗。《方案》指出,将安排专人加大食堂就餐巡视力度,建立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文明就餐监督员志愿者队伍,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在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将被落实。
“在学校养成的好习惯,在家庭中也要落实下去。因此,我们还要建立家校共育的机制,真正让节约成为习惯。”景文忠说。而加强家校合作,强化家庭教育,引导家长与学校共同纠正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也被写入了《方案》。“在多方合力下,节约将真正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良好习惯。”景文忠最后说。
(本报记者 姚晓丹)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胡晨薇]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