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隐秘角落”不该是禁烟盲区
近段时间,相关平台接到不少举报,一些地下停车场因位置隐秘、人流不大,成为烟民偷偷过把瘾的好地方。对此,保洁人员等见怪不怪,还好心提示:想抽烟找个不显眼的地方,免得被物业人员发现。
北京“最严禁烟令”施行五年有余,但凡“带顶儿”的场所都在红线之内。地下停车场是无可争议的吸烟禁区,同时因为地下通风效果差,烟雾扩散慢,加之地下停车场多配有洗车行,补漆剂等用材易燃易爆,禁烟的必要性更高。当前,“禁烟令”已在全市范围广泛落地,对于地下停车场这种盲区,必须发现一处、消除一处,举一反三、标本兼治。
禁烟控烟,说到底是在跟习惯作斗争。对烟民来说,这肯定需要相当的自制力,但时时克己并非易事,因而禁烟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在监督的力度。医院、学校、机关等场所人多眼多,“强曝光”给了烟民很大压力。而在地下停车场、楼道、电梯间、公共卫生间等一些“弱曝光”的地方,一些人的侥幸心理、懒惰情绪很容易占上风。
顺着这个思路,避免“隐秘角落”成为禁烟盲区,关键是补齐监督不足的短板。既然人少是这些场所的特性,那么不妨多发挥机器的替代作用。比如,深圳试点给此类公共场所安装环境监测器,一旦烟雾实时监控数据“爆表”,就会通知管理者进行劝阻,如后台数据没有改善,警察就会出面协助处理。而在国外也有类似探索,比如德国柏林就选择用一个四下游走的蓝色机器人进行提示。一旦发现吸烟者,机器人就会上前,告诫这里是禁烟区,并将其引到专设的吸烟区。可见,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办法总比困难多,实现对禁烟区的无死角监督并非不可能。
除了技防,也不能忽视人防的力量。现实中,一些工作人员甘为吸烟者打掩护,说明物业的管理和培训还不到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可以理解,但对吸烟者进行提醒劝阻,本是职责所在。我们相信,绝大多数烟民都是通情达理的,面对提醒,都能忍上两分钟,移步吸烟区。过去五年来,北京吸烟人群大约减少了55万人,“最严禁烟令”的成效有目共睹。继续多措并举为监督工作赋能,将禁烟的“最严”态势延续下去,也是对所有人负责。
崔文佳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胡晨薇]06/30 08:48 / 青岛晚报
政策调整后申请条件将大大放宽。单身申购保障性住房的,住房面积须在35.3平方米以下,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申购限制分别为70.6平方米、105.9平方米、141.2平方米,可以说是涵盖了大多数工薪收入家庭。
05/31 19:16 /
青岛市发布“漫游青青之岛,粽享端午时光——2025年端午佳节主题线路推荐”,涵盖滨海漫步、露营派对、康养生态、民俗文博、户外健身、光影休闲、非遗美食八大特色主题。
07/04 07:21 / 观海新闻
此次发布的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涉及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余个市,其中崂山风景区、即墨古城入选山东省的“阅揽山海·舒爽胶东”避暑旅游线路。
06/27 07:48 / 青岛日报
有关数据显示,青岛“谷子经济”近年来的年均增速达25%。“在初期阶段的门店经济之外,可以开发与电影产业、时尚产业的关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