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神话之鸟”频频光临胶州湾
全球记录不超过100只的中华凤头燕鸥连续5年来青 胶州湾大沽河口湿地成其重要迁徙驿站
日前,自然资源部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和中国海洋大学科研人员陪同黄海大海洋生态系II期项目评估专家开展胶州湾湿地考察时,在大沽河口西北侧滩涂湿地意外观测到3只 “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自2016年至今,中华凤头燕鸥已连续5年来到胶州湾大沽河口,去年更是被一次观测记录到37只,这表明胶州湾大沽河口湿地已成为中华凤头燕鸥的重要迁徙驿站。
全球记录不超过100只
中华凤头燕鸥是全球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物种。目前,中华凤头燕鸥全球记录不超过100只,由于濒临绝种,且经常混杂在凤头燕鸥鸟群中,不易被观察,因此又名“神话之鸟”。
中华凤头燕鸥属于中型水鸟,体长38-42厘米。嘴比白额燕鸥略粗,而且稍微弯曲,呈黄色,尖端具有黑色的亚端斑。头顶上的冠羽为黑色,背部、肩部和翅上覆羽为淡灰色,几乎呈白色。主要栖息于海岸、岛屿,在中国山东海岸曾有繁殖记录,近几年又发现福建马祖和浙江韭山列岛两个繁殖群体。
胶州湾湿地位于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是过境候鸟中途停歇、补充能量的重要“驿站”。目前已观测记录到两种全球极危水鸟,其中之一就有 “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其公布的“全球生态区2000年规划”当中已经将胶州湾湿地列为国际重要鸟区。
环境提升鸟类数量增多
近年来,青岛市严控围填海工程,实行退养还滩、退池还海等政策,胶州湾岸线湿地得以恢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升,鸟类数量大幅增多。胶州湾湿地鸟类调查由北海监测中心联合青岛市观鸟协会共同开展,湿地鸟类观测区域覆盖整个胶州湾区域。观测地点考虑到胶州湾湿地内各种类型鸟类活动的特点,选择了滩涂、河口、堤坝、池塘等湿地进行布设样点与样线,在墨水河、河套、大沽河口、东风盐场、跃进河、洋河口6处区域共布设21个观测点。
据介绍,2019年1月-11月,在胶州湾湿地共记录到鸟类12目35科114种,其中包括12种国家级保护鸟类和21种I-UCN红色名录受胁鸟类。共观测到鸟类201531只,鸟类数量大幅提升。作为濒危鸟种的大杓鹬和大滨鹬不仅在除冬季以外的3个季节均有出现,而且全年分别记录到1507只和4946只。而近危种白腰杓鹬不仅全年都有记录,数量已超过两万只;另一近危种斑尾塍鹬除冬季未出现,其他3个季节观测记录总计达16355只。
不过,包括中华凤头燕鸥在内的胶州湾湿地鸟类仍面临人类开发活动、互花米草蔓延、滩涂养殖与群众赶海、网鸟与捡拾鸟蛋等威胁,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李勋祥图片均为考察队员提供)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陈晓宇]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