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 莱西农民给女儿取名“小康”

2020/09/17 14:49

阅读:

原标题:他给女儿取名叫“小康”

“除了办养猪场、种桃树、养鸽子外,今年我还种了10亩小麦、10亩玉米、5亩花生。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近日,在莱西院上镇仇家庄村东头,昔日贫困户赵泮东刚刚收获完桃子,又转身忙着规划今后的粮食生产。从昔日的光棍汉,到如今神采奕奕的致富带头人,赵泮东身上展现的不仅是一个普通农民脱贫致富的历程,也是一种精神“蜕变”。

据仇家庄村村民介绍,之前赵泮东家院子里长满高高的荒草,屋内脏乱不堪,老赵本人的头发,也因为常年不梳理像枯草一样乱……

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目标,像赵泮东这样的贫困户该怎么帮扶?“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把发展短平快项目和培育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变‘输血’为‘造血’,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莱西市扶贫部门把找准“贫根”、对症“下药”、激发内生动力作为帮扶赵泮东脱贫的努力方向。

打那时起,扶贫干部经常上门。一次次深入的接触中,大家的心越走越近。如何让赵泮东尽快脱贫?村党支部书记给他介绍了一个养猪场工作。每天,赵泮东把一头头大猪从猪圈里抓出来,用小车推到运猪车上。由于他肯吃苦卖力气,干活越来越熟练,工资也从一天100元涨到了200元。

有了一定收入后,加上扶贫干部总是给他持续鼓劲,赵泮东的心是真的热起来了!

他有了发展产业的长远打算。不过,眼前还是一大堆困难,没门路、没技术等,让他又犯了愁。

为解决赵泮东发展产业“无门路”的问题,驻村“第一书记”帮他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发展了8亩桃树,还帮他打了井、拉了电,让他灌溉不犯愁。为解决他“不会干”的问题,镇里推荐赵泮东参加了桃树栽培技术培训班,技术员到地里手把手地教,第二年他就喜获丰收。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赵泮东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有了转变,他变得愿意说话了,对人热情了,做事也踏实、认真了,还经常热心帮助左邻右舍。

告别以前颓废的生活,赵泮东的家中也变得干净整洁。走进赵泮东家中,地面铺着干净的垫子,来客进门后会自觉地脱鞋。再看他本人——干净利落,脸上堆着笑,像换了一个人。

赵泮东告诉记者,他给自己的女儿起名叫“小康”,希望所有贫困户都能致富奔小康。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英歌 通讯员 程 强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陈烛光]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