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乡村共同体”,携手谋振兴

2020/10/15 08:34

阅读:

原标题:“乡村共同体”,携手谋振兴

一条风光旖旎的山谷中,几处简约、现代的建筑,和山花山草相映成趣,建筑设计师李久太打造的“威海设计谷”聚集了45个国内优秀建筑设计机构和个人;9月24日,第一届中国(威海)原创动漫展开幕,会场也位于村里。这两处地方,都在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

城市精英到乡村和村民一起生活、发展,这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在大水泊的15个村却是生活日常。大水泊镇党委书记滕新强介绍,该镇定位“耕读小镇”,优选基础较好的村,将村集体的闲置粮仓、地窖等房产和农民愿意出租的闲置宅院拿出来,靠乡村的生态、空间等优势资源吸引城市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进入。“设计村”初家村、“围棋村”团山村、“舞蹈村”山后孙家村、“漫画村”瓦屋庄村……新老村民拧成一股绳,村与村又串成了文旅、研学线路。

打破资源瓶颈、打造共同体,不仅在城乡要素之间。针对小、散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智能化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山东多地村庄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靠“经营村庄”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农村资产市场化、公司化运营,逐步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和谐共生,形成“乡村共同体”,让集体和村民共同受益。

兰陵县代村是个知名的强村,但附近有不少“软弱涣散”村。2008年,代村建设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时,流转了周边村的7000多亩耕地。然而仅靠租金,这些村后续发展乏力;与此同时,代村再想发展,空间也面临制约。

2018年,代村和周边11个村成立了联合党委,比起2008年6个村成立社区党委,带动范围扩大了一倍。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提出建设覆盖12个村、20平方公里、2万余村民的宜居宜业宜游片区。而这要从修建基础设施开始,但周边好几个村负债多,拿不出钱。代村家底厚,就出资建设。仅刚刚完成的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代村就投入了六七百万元。

代村还派出3名村干部,到周边村当“第一书记”,帮助这些村发展。村干部刘建永去的南小庄村,其耕地就在上述1.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中,村里新修了4条道路、打了20多口井,再也不用去几百米外的城市排水沟里抽水浇地了。该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种茄子,今年行情好,茄子贵时卖到3元一斤,为村集体增收十几万元。原来集体没有产业的南小庄村尝到了甜头,打算明年再流转1000多亩,发展高效农业。

据了解,去年商贸城、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等代村村集体产业的产值30亿元,村集体收入1.3亿元。加上今年元旦刚开业的“印象代村”夜市,共带动本村及周边村约1万人就业,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周边村。王传喜介绍,目前田园新城规划内的新农人培训中心已建成投用,农企园即将开园。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装备制造、农村电商中心等项目正在全力建设,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提高产业层级。

因地制宜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乡村共同体”模式在我省不同区域、层次探索出不同特色的实践。有的村村共生,通过强村“溢出效应”带动周边一体发展;有的村企共建,依托大企业带动周边村发展相关产业,实现强企富民;有的小镇共兴,围绕某个特色产业打造产业生态、完善产业链条;有的区域共融,多个村庄出于共同的产业发展需求,以市场化方式组建经营联合体。

典型带动一批,标杆引领一群。在各地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山东注意突破“单点”思维,做好“点、线、片、面”结合文章,用共同体的理念整合资源,建设了一批示范村、示范镇、示范片区、风貌带和示范县,不断推动“乡村共同体”建设走向深入。

□ 本报记者 杨学莹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胡晨薇]

青岛话题

青岛30路公交车创新服务获赞 计划将投影内容与台东特色融合

07/10 08:36 / 青岛晚报

通过安装车载投影灯,以科技手段守护乘客夜间出行安全,后期将以灯光为载体,将台东商圈的旅游攻略、美食地图与城市文化融入车厢,打造“公交+文旅”的全新体验。

青岛调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 首批两处房源可选择

06/30 08:48 / 青岛晚报

政策调整后申请条件将大大放宽。单身申购保障性住房的,住房面积须在35.3平方米以下,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申购限制分别为70.6平方米、105.9平方米、141.2平方米,可以说是涵盖了大多数工薪收入家庭。

深度报道

青岛九大海水浴场:都是“顶流” 各自精彩

08:50 / 青岛日报

随着九大海水浴场全部开放,青岛夏日的绝对“顶流”再次上线。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有了“放心消费地图” 消费维权更便捷

07/09 08:32 / 人民日报

下一步,青岛将加大放心消费示范标杆培育力度,持续营造“政府有力、商家有信、消费放心”的消费环境。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