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多措并举 青岛市司法局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2020/11/20 17:49 信网

阅读:

信网11月20日讯 近年来,青岛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部署要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多措并举,向着率先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奋力加快推进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法治政府建设。

青岛市率先开展镇街法治政府建设,实现法治政府建设自上而下“全贯通”。破解“告官不见官”难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目前保持在100%。青岛市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被人民日报以《山东青岛建制度、强考核,破解法律顾问“聘而不用、顾而不问”难题》为题予以报道;青岛市创新法治政府建设的举措、以制度创新营造法治营商环境的举措、“我执法我普法”等创新公共法律产品服务群众的举措等被法治日报以《“国字号”创新推动青岛司法行政跨越式发展》为题予以报道。经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批准,青岛市被命名为第一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政府职能法治化

推进政府依法履职,围绕“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及时发布行政审批、证明事项、公共服务事项、权责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单、涉企收费目录等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梳理完成对外发布行政权力事项5174项,公共服务事项419项,责任事项30213项。严格落实和承接上级取消、下放事项,无法定依据的事项全部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全部与政府脱钩,行政审批时限对标全国先进城市全面压缩。全市共压缩窗口551个;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秒批”清单梳理、流程优化和系统建设,9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秒批、秒办。推动机构编制法定化,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全面规范市县两级政府事权,严格控制编制数量、种类。率先开发建设统一的双随机监管平台,实现执法事项监管全覆盖。

营商环境市场化

树立公共政策的兑现问题是法律问题理念,出台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的制度规定,建立政策兑现倒逼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审批大厅全部完成“一窗式”改革,在53个领域制定“一链办理”指南。推进“一网通办”、“证照分离”“多证合一”,企业办证时限普遍缩短40%以上,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主流程审批时间控制在45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类工程控制在70个工作日以内,全过程审批控制在85个工作日以内,达到省内领先。树立政府诚信形象,制定《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政府履约专项清理。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防止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举措;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对限额以上项目编制目录公开招标,营造平等自由守诺的市场环境。加强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建成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编制《信用联合奖惩行为清单和措施清单》。青岛市在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中排名第一。

行政权力制约化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建议、提案满意率连续3年保持在96%、98%以上;高度重视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除法定事由外,办复率达100%,生效判决执行率100%。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聚焦重点领域,深化廉洁政府建设;推进审计全覆盖和权力独立行使,近两年安排157个项目,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参照全国名单,已脱钩行业协会商会327家。完善畅通舆论监督渠道,建立行政机关统一投诉举报平台,规范具体行政行为;规范信息公开内容,制定政府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定期通报媒体监督反映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为群众答疑解惑。

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健全和落实立法重大事项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完善规章制定程序,充实立法协商、公开征求意见及反馈等制度,重要立法过程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立完善政府立法联系点制度,打通联系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修订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等,筑牢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基础。建立完善评估清理工作机制,坚持日常清理与专项清理相结合,先后组织开展涉及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野生动物保护等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实现规章规范性文件动态化管理。突出地方特色,加快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解决证明事项清理问题,制定《青岛市证明事项管理暂行规定》,开立法整治证明事项乱象之先河;制定《青岛市农业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全国首创对七类农业废弃物进行规范管理,以法治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

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

配齐建强组织机构,成立全国首个决策法律审查处,专门负责合法性审查;在全国率先将决策合法性审查延伸至镇街,实现合法性审查全覆盖。2019年,完成各类合法性审查433件,平均每个工作日审查1.73件。实行重大行政决策计划管理,对列入年度目录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跟踪督办。强化刚性约束,严格落实行政首长最后发言制度,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民意调查规定、听证办法、专家论证办法、风险评估办法等制度,形成依法决策制度体系,合法性审查率100%,集体讨论率100%。普遍设立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有效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作用。制定《关于试点民营企业设立公司律师制度的方案》,开展民营企业公司律师试点,在全省率先启动重点民营企业设立公司律师制度。

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推进综合执法,实现一个领域内一支执法队伍。在市场监管领域,成立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集中承担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职责,将文化、广电、新闻、版权等领域执法事项统一交由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承担;将分散在原公路、运管等14个单位的300多项行政执法事项集中交由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支队统一行使。区市层面,普遍实施综合行政执法。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程序和执法权限协调机制。公开透明执法过程,制定年度行政执法监督计划,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行政执法年报、投诉举报、纠错追责、防止干预等制度,确保执法过程规范运行;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开展公共法律知识培训,清理执法人员2000余人。完善行政执法经费财政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

法治政府建设责任落实

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法治建设成效纳入全市考核和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法治政府建设议题,仅2019年,市委常委会2次、市委深改会1次、市政府常务会7次审议法治政府建设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多次就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党政群机关履约情况专项清理等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做出批示。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制度,按时向省政府、市委、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开。

公职人员法治能力提升

宪法法律被列为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各班次必修课,被纳入处级以下公务员在线培训考试,成绩与年度考核、职位晋升挂钩。市直部门、区市党委领导班子学法常态化,宪法被列入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同等条件下,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整改、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每年对全市4万余名领导干部、公务员开展1个月的网上学法考试,合格率达99%以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备

全省首个合规研究机构在青岛市落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体平台实现四级全覆盖;1404个村(社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全覆盖。创新公共法律服务的形式和供给模式,在全省试点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建设,完善第三方参与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打造青岛市非诉讼纠纷化解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纠纷化解平台,不断夯实四级人民调解工作阵地,在医疗、交通、社会组织等20多个领域建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179个,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年均化解矛盾纠纷3万余件;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大厅提供咨询2.2万人次,受理案件1.1万件。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使法治政府建设的成果惠及全社会,法治政府建设也得到全社会广泛而深入的支持。 信网记者 王琪

[来源:信网 编辑:胡晨薇]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青岛话题

青岛调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 首批两处房源可选择

06/30 08:48 / 青岛晚报

政策调整后申请条件将大大放宽。单身申购保障性住房的,住房面积须在35.3平方米以下,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申购限制分别为70.6平方米、105.9平方米、141.2平方米,可以说是涵盖了大多数工薪收入家庭。

青岛推出端午主题文旅活动 邀市民游客共赴山海之约

05/31 19:16 /

青岛市发布“漫游青青之岛,粽享端午时光——2025年端午佳节主题线路推荐”,涵盖滨海漫步、露营派对、康养生态、民俗文博、户外健身、光影休闲、非遗美食八大特色主题。

深度报道

全国避暑旅游路线发布 崂山风景区、即墨古城上榜

07/04 07:21 / 观海新闻

此次发布的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涉及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余个市,其中崂山风景区、即墨古城入选山东省的“阅揽山海·舒爽胶东”避暑旅游线路。

“谷子经济”愈发闪耀 如何打造青岛版LABUBU

06/27 07:48 / 青岛日报

有关数据显示,青岛“谷子经济”近年来的年均增速达25%。“在初期阶段的门店经济之外,可以开发与电影产业、时尚产业的关联价值。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