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青岛市政协委员徐从德:加密设置AED 完善施救人员的法律保障

2021/01/11 11:36 信网

阅读:

信网1月11日讯 自动体外除颤器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在心跳骤停时的最佳抢救时间“黄金4分钟”内,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制止猝死的办法之一。青岛市政协委员徐从德调查发现,目前青岛市部分重点公共场所已配备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但大部分民众缺乏心肺复苏的基础知识,部分民众虽然会用也不敢尝试使用。徐从德认为,目前公众心肺复苏技术掌握情况并不乐观,公众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难以做到及时救援和有效救援,因此,在正在进行的青岛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培养公众施救能力的系列建议。

来源:受访者

首先,青岛市应在公共场所加密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徐从德在提案中表示,在部分国家,AED从2000年开始兴起,目前已得到广泛的普及,并有相关法律强制规定,地铁、酒店等公共场所必须配备AED。部分国家不仅对急救队员、消防员、警察等急救工作群体开展培训,也对普通民众进行AED使用培训。甚至部分国家不仅要求每所学校必须配置AED,而且学校里的每一幢楼都必须覆盖。

其次,徐从德建议应积极开展公众急救能力培训工作。普及急救知识,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等可以与医学院校、红十字会等建立培训基地、开设急救课程,让民众掌握急救技能,定期开展AED使用操作培训,让更多的人“会用”AED。

然后是完善法律保障。要有明确的保障条款,对于主动施救者,被救人员死亡或产生其他不良后果,施救人员应予免责,让更多的人“敢用”AED。

再然后是相关部门应及时为市民提供一份准确的AED分布“地图”。开发应用小程序,精准记录AED分布地点,并实时更新信息,保证AED分布信息的准确率,让人们需要用时找得到AED。

最后是加大AED的配置投入。针对AED数量和密度的不足,建议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在大型交通枢纽及人流密集型场所陆续开展AED配置工作,鼓励企业、酒店等单位自配设备,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AED急救设施的配备。

信网记者 张孝鹏

[来源:信网 编辑:于轩]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青岛话题

青岛调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 首批两处房源可选择

06/30 08:48 / 青岛晚报

政策调整后申请条件将大大放宽。单身申购保障性住房的,住房面积须在35.3平方米以下,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申购限制分别为70.6平方米、105.9平方米、141.2平方米,可以说是涵盖了大多数工薪收入家庭。

青岛推出端午主题文旅活动 邀市民游客共赴山海之约

05/31 19:16 /

青岛市发布“漫游青青之岛,粽享端午时光——2025年端午佳节主题线路推荐”,涵盖滨海漫步、露营派对、康养生态、民俗文博、户外健身、光影休闲、非遗美食八大特色主题。

深度报道

“谷子经济”愈发闪耀 如何打造青岛版LABUBU

06/27 07:48 / 青岛日报

有关数据显示,青岛“谷子经济”近年来的年均增速达25%。“在初期阶段的门店经济之外,可以开发与电影产业、时尚产业的关联价值。

青岛城市公园:从“生态绿地”到“生活客厅”

06/08 07:54 / 青岛日报

从最初单纯的生态绿地,到如今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活客厅”,公园的角色不断演变,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公共属性、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及适度商业化发展的问题。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