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青岛市政协委员孙永良:借鉴上海经验开展垃圾分类

2021/01/11 14:30 信网

阅读:

信网1月11日讯 2019年7月,上海市启动垃圾分类行动,行动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完成了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道路废物箱设置数量优化调整至4.1万余个,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有了很大提升。借鉴上海经验,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天慧永泰环卫有限公司董事长对青岛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系列建议。

( 来源:受访者)

加强宣传引导。在居民社区、商场超市、旅馆酒店等重点单位悬挂垃圾分类宣传横幅、张贴宣传画册;利用电视、报纸、公交电视等媒体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开展垃圾分类公益宣传活动,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学校等进行政策宣讲;倡导“绿色消费”,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量。

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垃圾分类标准,具体可参照上海市“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的四分类标准;进行责任分工,明确市、镇街、村庄三级管理责任,督促市直部门单位履行行业监督管理责任;制定中远期发展目标,包括垃圾处理能力、垃圾分类设备配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加强考核评价,明确垃圾分类考核内容、考核标准等。

优化实施流程。探索实施垃圾投放“两定”方案,鼓励市民定时、定点投放,在垃圾集中投放点安排监督员进行引导和管理;优先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示范作用,由点及面逐步扩大,最终实现全覆盖。

制定奖惩制度。推行“绿色账户”和旧物交换制度,设计“绿色账户”积分奖励兑换规则,积分可用于兑换日用品、减免物业费等,鼓励居民旧物互换,减少资源浪费;对不按照规定进行垃圾投放的居民和单位探索采用教育批评、罚款罚单、纳入社会信用体系等惩罚措施。

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公共场所、居住区分类容器和垃圾箱房改造,分类容器采用“红、绿、蓝、黑”四种颜色或粘贴明显的标识进行分类;配备分类收运设备,对四类垃圾进行分类驳运,尤其是加强有害垃圾、湿垃圾驳运工具管理,实现驳运工具和驳运模式规范化;扩建或新建垃圾处理场所,提高湿垃圾处理能力,提升干垃圾无害化处置水平。

实施市场化运作。引进社会资本力量,减少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探索成立或引进垃圾分类企业,在分类垃圾收集、运输、回收再利用等方面进行市场化运作,提高垃圾处理运转效率;延伸垃圾处理链条,对可实现回收再利用垃圾,做到物尽其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开展示范创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达标街道创建、示范达标小区和示范达标村、示范达标企业创建,评比表彰环保卫士、垃圾处理达人等;将垃圾分类融入到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中,促进市民养成文明卫生好习惯。

加强执法检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采用垃圾投放及回收处理点安装摄像头,垃圾回收和送达数据采集,运输车辆安装GPS装置等方式,对收储、运输、处理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建立定期执法检查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各部门加强合作、联合执法,对不按垃圾分类规定处置,偷倒、乱倒垃圾尤其是有害垃圾的单位加大处罚力度。信网记者 张孝鹏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