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青岛市政协委员伍晓强:提升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

2021/01/12 13:37 信网

阅读:

信网1月12日讯 青岛市政协委员、经济师伍晓强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卫生战线是一次大考,在这次对医疗卫生系统的全面检查过程中,几次疫情的爆发、反弹都具有院感事件的特点,这暴露出青岛市在医院管理方面存在着亟待改进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正在举行的青岛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伍晓强提出了系列建议。

来源:受访者

伍晓强认为,青岛市多数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2015年开始,青岛市启动区域诊疗一卡通信息系统建设,但依然存在部分驻青医疗单位尚未接入青岛市区域诊疗一卡通信息系统的情况,且全市整体的诊疗信息的数据收集、使用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基于数据的新技术、新手段在医院管理方面的应用明显不足。

全市各级医院普遍缺乏“无陪护”就医管理模式。青岛市已经暴露出多起与医院陪护感染相关的院感事件和聚集性疫情,拉响了缺乏“无陪护”就医管理现有模式的警报。随着新冠病毒变异,在未来较长时间新冠病毒会与人类共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要求医院这类高风险地区必须减少人员的聚集和流动,“无陪护”就医管理应当成为青岛市医院改进提升的必由之路。作为全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快、高龄化和空巢化突出的城市之一,青岛市医院缺乏“无陪护”就医专业管理和服务模式也已经难以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

诊疗手段和模式有待改进。对绝大多数患者而言,现在的就医模式依然是到医院挂(取)号、候诊、就诊、取药、治疗等,几家主要医院的拥挤和繁忙程度不亚于火车站,总是密密麻麻挤满了人,周边的交通堵塞问题更是常年老大难。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的“医患不见面”的“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模式有待探索尝试并推广使用。

针对这些,伍晓强建议,青岛市应完善建设区域诊疗信息系统,实现数据驱动的“智慧+”医诊疗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一卡通接入,争取实现域内医院的全接入。在全市范围内建设“电子病历”数据库,实现就医信息、医保信息数据共享。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以“挂号”触发,形成就诊数据图谱,缩短检查时间,协助医生快速诊断。构建医院“数字孪生”,将医院每天即时的就诊、到院人员数据整合融合,在“数字孪生”的虚拟世界里,实时监测、动态预警;创建智能应用场景,对突发事故进行模拟预测,投射现实世界,见微知著,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完善改进和人员培训,提前形成应急预案,杜绝院感事件再次发生,将潜在的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

开展“无陪护”就医管理模式,适应青岛市国际化城市建设需要。首先从青岛市三甲医院试点,逐步实施开展全院覆盖的“无陪护”医院管理模式。广泛应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增加或引入经培训认证的职业化陪护员、护理员队伍,在医院门诊大厅、病房等区域由院方统一调度、管理,推行病患全院无陪护,做到从入院接诊、陪伴检查,乃至住院后的所有医疗及生活护理均由医院承担,实现让家属可以陪而不护,减轻病人家属及社会的负担。在当下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无陪护”就医或“无陪护病房”的实施可以减少留院家属及往来探视人数,减少病人与家属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对做好疫情期间的病区、院区管理、控制减少院感事件有着重大意义。同时推广实施“无陪护”就医模式有助于改善市民就医体验、提升市民幸福度和满意度,助力青岛市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需要。

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推广“互联网医院”新模式,实现“云医疗”。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全国的互联网诊疗需求呈现井喷,青岛市应当紧跟互联网诊疗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互联网医院,实现医疗服务的线上和线下的紧密结合,满足病人多元化的需求。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在青岛市“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现有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将各社区诊所打造成为“互联网医院”社区终端,便于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二是在青岛市主要实体医院设立“云诊室”,主要针对慢病、常见病提供远程咨询、问诊、开药及药品配送服务,既保证来自专科医生的专业性,又可实现实体医院就诊人数的分流,提高就医体验。三是推动“互联网诊疗”纳入医保。按照国家医保局规定,落实扩大医保对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医疗服务支付范围等政策,加速推动“互联网”医保支付进入实操层面,实现“云医疗”医保实时结算。信网记者 张孝鹏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发力新消费 青岛历史城区“老字号”焕发“年轻态”

10/31 07:17 / 青岛日报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在这句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可以窥见中山路昔日的繁华商业面貌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青岛通过城市更新 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品质提升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