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当心网络“理财课”变成“诈骗课”
当前,“理财课”广告在直播平台、社交平台铺天盖地,常冠以“小白理财”“零基础也能学”等字样,夸大或虚假宣传、诱导贷款买课等行为频现,吸引不少人参与其中。记者调研发现,充满正能量的财商教育竟沦为不法机构的摇钱树。(见1月11日《中国证券报》)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是财商教育机构和理财机构经常说的一句话。这话确有一定道理。要想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手有余钱的人都应该理理财。我国居民储蓄率长期居全球前列,也意味着我国理财市场潜力巨大。所以,财商教育成为近年来最火的行业之一。
网络直播兴起后,很多机构和个人利用直播讲授理财知识来赚钱。这里面,有的卖课赚钱,有的以培训为名推销理财产品,还有的以财商教育名义实施诈骗,比如有人“交了7999元课费,只上了一天课,微信群就被关了。”而消费者要么购买导师推荐的理财产品亏损被套,要么预交的课费被骗走,要么被诱导消费或者被诱导贷款等,成为受害者后,往往又面临退款难、维权难等问题。
这一方面缘于某些培训机构或导师心术不正,以“理财课”之名行推销、诈骗之实。比如,以理财成绩截图作为“诱饵”鼓吹无风险赚钱,这本身就违背了“投资有风险”这一事实;再如,以“贫富差距”诱导财富焦虑,以限时营销、饥饿营销制造热度等。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消费者缺乏基本理财常识,容易轻信虚假宣传。
遏制“理财课”变“诈骗课”,还须形成治理合力。比如,直播平台应对财商教育机构和导师的直播内容、资质审核等起到把关、监督作用。2016年国家网信办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明确了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具有认证、审核等义务,各个平台须依规履行相关责任。
同时,有关部门应对网络上的“理财课”加强监管,对虚假宣传、诱导贷款买课等行为依法采取有力措施。去年11月,北京金融监管部门发布有关“培训贷”的风险提示,就是提醒消费者、警示培训者的监管示范。
受骗者也要对一些违法行为主动说“不”。这类问题理财教育无论是虚假宣传还是实施诈骗,都已触犯相关法律,受害者积极维权,是对违法者形成有效打击的必要前提,也能让平台、侵权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长远看,减少“理财课”变“诈骗课”的把戏,还需要将财商教育从娃娃抓起。2019年,证监会与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知识普及教育的合作备忘录》,让人们对理财教育充满期待。
可以预见的是,只有更多人懂得基本的理财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被网上的“理财课”忽悠,也才能正确对待手里的余钱,保证自己的财富安全。
冯海宁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孙宝震]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