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信网1月13日讯 目前城乡学校之间综合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学校基础建设、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教育质量、内涵特色发展、经费保障、资源支持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教育质量、师资队伍、经费保障、特色发展等方面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相差甚远。青岛市人大代表、平度师范音乐教研室原主任于建光提出,建议规范和完善教师补充及交流机制,加大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的激励引领力度。进一步制定落实农村学校教师福利待遇标准。
于建光认为造成城乡学校发展不均衡原因主要是是由历史原因和传统观念造成。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提出的“建设窗口示范学校”“优先发展一批特色优质学校”等理念,让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区学校先行发展起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此类学校的财物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力度较大,办学发展机遇优先享有,逐步拉大了与农村学校的差距,加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片面理念误导,大批孩子进城区入学,造成城乡学校发展规模、办学水平等整体不均衡发展。
“各校所在乡镇(街道)政府扶持力度及学校自有经费不同,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不均衡发展。学校所在的乡镇政府的经济状况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深远,优质乡镇为学校基础建设、设施配备、资源支持、政策扶持等给予强大推动,几年间即可让学校旧貌换新颜。”于建光表示,而部分乡镇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明显不足,甚至无暇顾及,学校仅仅依靠微薄的办公经费无法有效改善办学条件,因此也大大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于建光称,师资力量配备相差悬殊也是造成不均衡的因素。全市整体师资队伍水平呈现城区学校优于城区周边、城区周边优于一般乡镇、一般乡镇优于偏远乡镇。多数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老龄化、结构断层、专业教师不足等问题凸显明显。近年来虽然上级政策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农村补贴等方面给予农村教师以倾向性照顾,但新教师考录、教师交流等,多数优质教师资源依然进入城区或优质学校,导致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实现突破。
对此,于建光建议进一步加强政府办学力度,加大教育在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中的方式和权重。规范和完善教师补充及交流机制,加大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的激励引领力度。进一步制定落实农村学校教师福利待遇标准,并推进区域内干部教师轮岗交流,建立优质校和薄弱校管理班子的整体轮换调整机制。信网记者 赵宝辉
[来源:信网 编辑:亚麦]08:20 / 半岛都市报
道德引领文明,文明推动进步。1月26日晚8时,2020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在青岛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揭晓2020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10名个人和3个群体获表彰。
01/20 10:57 / 半岛客户端
近日,地铁3号线早高峰乘客一个举动“逼停”地铁的新闻引起了岛城市民的热议。市民纷纷对扒门的举动进行了讨论,也认识到了这种危险举动背后的重大安全隐患,更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09:17 / 青岛日报
对于建置只有130年的青岛来说,有500多年历史的海云庵地位特殊,应该像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成都锦里一样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01/26 08:05 / 青岛日报
项目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坚持“项目为王”,持续推进项目落地,是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积聚新动能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