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崂山区发现8处民国乡村学校校舍旧址 将结合规划保护利用
乡村是历史文化和百姓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近期,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崂山规划分局在现场走访中,发现区内有一系列民国乡村学校建筑尚存,迅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梳理排查。根据崂山史志记载的民国时期建设的30所小学,通过实地走访及查询资料,目前在崂山区已发现了8处校舍旧址,分别是张村小学、沟崖小学、董家埠小学、西韩小学、张家下庄小学、段家埠小学、大河东小学、北九水小学等。
据了解,这些小学校舍旧址作为早期青岛优秀乡村建筑的代表,有其独到的建筑和历史文化价值。上世纪20~30年代青岛启动乡村建设运动,在周边乡村相继兴建了80所学校,作为青岛未来整体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青岛乡村同青岛市区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时代眼光的乡村改造和建设成为当时全国竞相学习的典范,对当今乡村振兴工作仍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崂山规划分局经过对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历史建筑保护的角度,向崂山区政府提出,要加强分级普查认定,为校舍旧址保护提供法定依据;传承历史文化,结合规划编制实施加强保护利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讲好崂山故事;历史建筑与自然空间相融合,塑造崂山特色空间,为历史文脉的保护传承提供清晰的思路和实施路径。(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孙宝震]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