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智能技术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出示健康码、网上预约挂号...方方面面都体现着数字化生活,但对老年人来说确是一道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老年人也有对网络的需求,在智能时代,我们不能让老年人掉队。
2月19日,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优化政务服务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从优化老年人线下办事服务渠道、推动老年人高频服务向基层延伸、网上服务适老化改造等六大方面,提出了23条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的具体措施。
此次青岛出台的方案为老年群体提供了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围绕老年人实体大厅办事充分考虑到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保留传统的办事窗口让老年人享受传统的办事服务方式,也使智能化服务水平更加方便。
青岛还实施精准帮办代办,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引导、咨询、取号、填报资料、免费复印打印等“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帮办代办”、“静默办理”和“一事全办” ,为老年人提供不间断的政务服务。涉及相关费用缴纳的,办事窗口更不能以任何方式拒收现金,青岛不让老年人去便利智能化,而是让老年人享受到这些服务。
养老金、养老保险与老人生活息息相关,青岛在相关举措中加大与银行合作,在街道人社中心打印养老金发放明细及待遇领取证明的基础上,逐步延伸该项服务至合作银行网点。对于没法确认养老保险待遇资格的老年人,可由基层组织提供服务,对待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提供预约上门服务。不让老年人在智能时代掉队。
很多老人由于不会用智能手机,所以不会申请健康码,出入一些场合的时候也非常麻烦。在“健康码”使用方面,青岛提出加强“健康码”互认。要求不得将“健康码”作为进入各级办事大厅的唯一通行凭证,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为辅助行程证明等替代措施进入各级办事大厅。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优化亲友代办、工作人员代查等服务。
以上这些措施无疑是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的有益尝试,青岛出台23条举措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可能性,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真正把温度传递给他们。老年人们也要保持积极心态,努力适应智能时代的社会。信网评论员 胡晨薇
[来源:信网 编辑:陈烛光]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10/31 07:17 / 青岛日报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在这句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可以窥见中山路昔日的繁华商业面貌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