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雨水时节提防倒春寒收好养生指南 适当春捂增加运动

2021/02/24 08:21

阅读:

原标题:雨水时节提防倒春寒 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

雨水(2月1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继立春之后的节气,此后雨量逐渐增多,气温也逐渐升高。不过,此时天气仍乍暖还寒,变化不定,尤其是在北方,雨水时节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而且由于降水增多,导致寒中有湿,这个阶段一定要提防倒春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那么如何养生可以防止倒春寒呢?

生活起居篇:适当“春捂” 增加运动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醒,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就是说,春令时节,下身应多穿一些。中医养生谚语“寒从脚起,湿从下入”讲的也是关于下体腿脚的保暖。因此,要适当“春捂”,不要过早脱棉衣,并根据气候变化添减衣物。

春天也是最容易出现疲惫感的季节,如何缓解“春困”呢?仅靠睡是不行的,会出现越睡越困的现象。锻炼可以大大加快脑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有效防止春困。春天最好多在阳光充足、绿化好的地方活动,多做些深呼吸并适度运动,给大脑提供新鲜充足的氧气,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消除困倦。

此外,还可巧用穴位驱赶“春困”。可以用拇指按揉内关、神门、三阴交。这三个穴位互相配合,每天按揉5-10分钟,就可起到安神定志、调整睡眠的作用。

健康养生篇:多喝粥 养脾胃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如果在春天养好肝,会健康一整年。中医认为,人在春季肝气容易过旺,肝木旺则克脾土,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同时由于雨水的增多,湿气随之而来,对人体会造成湿困脾胃的危害,产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雨水前后应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雨水前后饮食以平性为宜。应少吃酸味,适当吃甜味,以养脾脏。粥被古人誉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应适当多喝粥以养脾胃。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消化吸收,而且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另外,晚餐要尽量少吃,因为如果晚餐过量,则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的症状,还会影响睡眠,“胃不合则卧不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雨水节气最佳粥品推荐:

润燥:胡萝卜南瓜粥

功效:能补水润燥,让皮肤柔润、有弹性。做法:大米300克,糯米300洗净浸泡2个小时;锅烧热水,倒入米熬粥40分钟;放入去皮切块的南瓜和切碎的胡萝卜,熬煮30分钟至软烂即可。

补血:薏苡仁党参粥

功效:每天早餐食用,不仅能祛湿健脾,还能补气补血。做法:薏苡仁30克洗净,放凉水中浸泡2小时;党参15克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干净。三者放入锅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30-40分钟,放冰糖调味。(综合生命时报、北京晚报)

[来源:人民网 编辑:秦璐]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