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白鹿原》开启封箱巡演 高端项目首站光临青岛

2021/04/02 16:18 信网

阅读:

信网4月2日讯 近日,信网获悉,继上海歌舞团绝美舞剧《朱鹮》3月26日至28日巡演首站来到青岛后,4月2日至3日晚,青岛大剧院又迎来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 “封箱巡演”的首站。

 (来源:青岛大剧院)

封箱告别不留遗憾

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以陈忠实“茅盾文学奖”作品为蓝本,由编剧大家孟冰操刀,经陕西人艺老中青三代演员的倾情演绎,在多年巡演后,因其业内、媒体、观众三方零差评的口碑奇迹,被称为“中国话剧扛鼎之作”,并一举包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第六届国际戏剧学院奖”等多项大奖。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是该剧“封箱告别之旅”,“封箱这个概念在戏曲界就是年前演完之后把所有的头面、服装封到箱子里,近期就不演了。”《白鹿原》团方负责人童贤老师这样解释道,“《白鹿原》这部剧历经5年巡演,已演出400余场,但是在这轮全国巡演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将不会再演了,再开箱的话也不是这一班演员了,这班演员中最年长的是1942年生人,所以之后资深演员会越来越少出现在观众面前。”这说明,此版《白鹿原》可能是最后一次与青岛观众见面。

这部剧曾在2016年、2018年两次来青,与素来喜爱话剧的岛城观众可谓渊源颇深,这次封箱之旅首站就来到青岛,岛城观众以后可以不留遗憾了。当然,青岛大剧院精心设计的观众参与活动还是不会缺席:在歌剧厅大堂还原搭建了《白鹿原》最具标志性的舞台布景——“仁义白鹿村”牌坊,为大家制造沉浸式场景体验,拍照打卡不但可以留念,还有“大麦花”及《白鹿原》精装版原著领取活动。

 (来源:青岛大剧院)

淡季不淡高端演出或井喷

其实,上半年应该是剧院演出的传统淡季,加上疫情影响还在持续,国外演出进不来,国内演出就成了各大剧院的抢手货,演出资源非常紧张。但是今年上半年,岛城观众却惊喜体验到淡季不淡的鲜明反传统特色,尤其是3月中旬以来,随着文旅部放开了对低风险区域演出接待观众人数比例的限定,青岛大剧院高端演出更是频频爆出爆款,还有更多大戏、热戏纷至沓来:5-6月份“抓马戏剧节”中,来自全球两大悬疑巨头阿加莎·克里斯蒂和东野圭吾的舞台剧作品《无人生还》、《圣女的救济》将掀起岛城“推理热”。

据悉,6月份推出的大型公益演出品牌《“光荣与梦想”青岛大剧院红色演出季》中,上海芭蕾舞团舞剧《闪闪的红星》和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英雄儿女》将呈现高规格大制作的红色舞台经典。众多高端项目的引入,既体现剧院不断提升的运营实力,也将充分发挥文旅融合的联动效应,给城市旅游经济增加活力。该剧院副总经理仲欣说“在青岛国际化城市建设中 ,青岛大剧院要进一步发挥城市精神城堡作用,更多地承载起人们对优质文化资源的渴望,将最精彩的艺术经典带到岛城观众的面前。” 信网记者 王田

[来源:信网 编辑:陈烛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