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辅导班改头换面授课忙 校外培训的尽头是“一对一”?

2021/09/17 08:59

阅读:

原标题:辅导班改头换面,校外培训的尽头是“一对一”?

(任靖)

“双减”落地之后,教培机构前途未卜,不过,一对一培训的乱象已悄然出现。与此同时,教育部门打出整顿“组合拳”——学科类培训机构白名单、严查变相违规学科类培训……

“双减”下的的首个开学季,辅导班的的课还能报吗?教培机构的课如何上?

秋季学期正常上课,能否完成尚未可知

“双减”政策下,减少作业量、降低考试频率、提供课后服务等一系列减负措施在新学期走进校园。与此同时,相较往年同期报课的火爆,校外培训市场在这个秋季新学期确实感受到了“瑟瑟秋风”。

为了解线下辅导班状况,9月10日,星期五,中新网随机走访了几家北京的校外培训机构。在一家培训机构门前,记者注意到,下午三点四十左右,已经陆陆续续有家长送孩子来上课。

有的孩子刚上一年级,走路都还需要家长牵着,却已经背着大大的书包走进了辅导机构的大门。送孩子的家长以老人居多,还有部分年轻家长送完孩子后便赶回去上班,也有部分家长抽不出时间,专门雇了保姆接送孩子。

在问及为何“双减”之下仍然选择送孩子上辅导班时,部分家长表示,“补课肯定是要补的,毕竟升学的压力还摆在那。”

而在部分培训机构的APP上也可以看到,目前秋季学期的课程正常开课,还有不少课程已经满员。

但据某培训机构初中部的老师小丁介绍,开学以来,公司发的各种通知一直在变,秋季课程能不能完成还未可知。小丁现在十分焦虑,“双减”实施以来,他的课程被砍掉了一半左右,工资和福利也受到了影响,“现在最大的希望是不要被裁掉。”

一对一培训需求上升,改头换面授课忙

相较于学科类培训机构大规模裁员,部分一对一培训机构则在大面积招生。

据一家线上一对一辅导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最近咨询、报课的家长的确有所增加。“因为目前对辅导班的监管比较严格,一对一的授课相对来说宽松一些。”

同时该工作人员称,“自己所在的机构在北京市公布的第一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上,所以除了正常的授课之外,参加培训的孩子们还有一个福利——不论是周六日还是节假日、寒暑假,晚上七点到九点都是孩子们免费的学习时间。”

工作人员介绍,这两个小时里,孩子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线上自习室提问,老师可以一对一解答,“其实也是变相的帮助孩子学习。”

但实际上,根据北京市教委近期发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有关情况的提示》,即使是白名单上的培训机构,也不能超纲超前培训,培训时间不得与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

其实,市场上的“一对一培训”还有更多形式,与“双减”政策打起“擦边球”“游击战”,如“在校大学生兼职辅导”“住家家政”等等。

整治进一步加强,教育机制亟待改革

实际上,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些变相补课的情况,近日,教育部就发布《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

《通知》指出将坚决查处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换个“马甲”逃避监管等隐形变异问题,其中就包括“直播变录播”、“一对一家教”等形式。

对于教育培训市场未来的发展,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国家治理校外学科培训,并非要“一刀切”关停学科类培训,而是要让学科类培训回归到其应该有的地位和功能上。

“要真正规范培训市场,缓解家长焦虑,最重要的是还是改革体制机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校外培训需求之所以存在,一方面因为当前考试招生唯分数论,高分数代表着更好的资源;另一方面,课内教育效能低,不能针对性地解决孩子需求。”

专家表示,要根除课外培训乱象,还是应该从根源入手,减少培训需求,降低培训热度。只有破除唯分数论,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课内教育效能,实现学校之间的均衡,才能真正缓解教育焦虑。(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李源菁]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