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APP24小时定位用户 惦记晚归子女的家长也不过如此

2021/10/13 11:17

阅读:

原标题:方便之门绝不是偷窥之门

便利用户与侵犯隐私之间是有界限的,应当尊重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方便之门不是偷窥之门,绝不能放任APP偷窥用户。监管部门要提高技术水平,不能监管对象“开跑车”,而监管人员还在“蹬自行车”,应依法加强监管,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直怀疑被APP偷窥的消费者似乎找到了证据——近日,有网友利用苹果iOS15的“记录APP活动”功能,发现美团APP连续24小时对其定位,每5分钟一次。该网友忍不住问:“太恐怖了,这是要干什么?”

拥有12亿用户的微信同样被发现在后台反复读取用户相册。此外,还有多名用户通过“记录APP活动”功能,发现淘宝、QQ、微博、搜狗输入法等都在后台对用户反复定位或读取相册。

对此,微信回应称这是系统在相册发生内容更新时通知微信,提醒微信提前做准备,这明显是变相承认读取信息属实,只不过初衷是“方便用户”。美团“工程师”回应重点落在该款读取软件系境外人员研发,安全性和保密性存疑,但并未否认真实性,只是强调大部分主流APP都会被检测出此类情况,自己不是唯一的“出头鸟”。

一段时间以来,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已不是新闻,主管部门曾多次通报相关案例。有些企业涉嫌打着“方便用户”的旗号,凭借技术优势过度收集用户信息,而用户对此一无所知,或者找不到真凭实据。这次引起轩然大波,一是因为主流应用涉及众多,且读取太过高频;二是普通消费者终于有了看得懂的工具,技术抓住了技术的小尾巴,用户这才发现APP居然对自己爱得如此“深沉”:美团每5分钟定位一次用户,操心的老父亲惦记晚归的女儿也不过如此;微信在后台多次悄悄读取用户相册,让总想翻看孩子日记的老母亲羡慕不已。可是,父母关心孩子是血脉亲情,且不会随意越过子女隐私的边界。

难道APP背后的企业比亲爹亲妈更关心用户?显然不可能。那就得追问,APP24小时定位用户意欲何为?谁来监管?消费者如何维权?

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是一种内卷,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不考虑用户成本随时唤起随时收集。收集的信息越多,用户画像就越精准,能开展的经营活动就更多,获利更丰厚。还有一小部分企业是因为无知或者懒,利用现成的集成服务开发APP,其中内嵌了信息收集功能,可能它自己都不知道。当然,根本原因是此前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用户信息收集行为,企业越界不犯法,很少受惩罚,缺少整改的意识和动力。

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数据安全法已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11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处理个人信息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即使有用户授权“始终允许”APP收集信息,但用户不可能时刻看照片,也不会一直点外卖,并不需要APP随时待命,APP要求的“始终允许”实际上违背了上述“最小”原则。

对于部分顶风作案的APP,监管部门应要求企业自查自纠,及时整改,将此次曝光作为一次普法、执法的契机。同时,监管部门还要提高技术水平,不能监管对象“开跑车”,而监管人员还在“蹬自行车”。应用商店和第三方平台也应当负起主体责任,帮助用户和监管部门发现违规操作。便利用户与侵犯隐私之间是有界限的,应当尊重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方便之门不是偷窥之门,绝不能放任APP偷窥用户。(佘颖)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孙宝震]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