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活化唐人洛阳 网剧《风起洛阳》掀起“洛阳热”
网络剧《风起洛阳》在海内外观众中掀起一股“洛阳热”。该剧原著马伯庸表示,要在尊重真实大历史时代的前提下,通过讲述小人物,从烟火气上发挥,展现城市温度,讲好古都故事。
据悉,该剧上线前,在爱奇艺预约观剧人数突破400万,位居该平台剧集预约量第一名。目前该剧已发行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国和中国港澳地区。在近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风起洛阳》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领导就打造“城市IP”、探索影视剧商业模式、编剧手法的年轻化、网络剧传播的新特性等方面进行探讨,复盘千年洛阳、唐人气质在民族基因中的活化元素。
该剧讲述了一群心怀正义的人为守护洛阳城安危,破解危机迷局、共担责任使命的故事。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淑欣认为,该作品努力打造具有高度艺术真实的故事环境,为虚构的历史作品表现历史真实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家孙泱认为,该剧运用了年轻化构思和年轻化叙事,用现代意识塑造人物。“剧中人物既是唐朝古人,也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现代人”,表达中蕴藏着当代性。
该剧总监制王晓晖介绍,《风起洛阳》将在商业模式上作出探索。依托古城,通过“一鱼十二吃”,用漫画、剧集、综艺、VR电影、真人电影、剧本杀、密室逃脱等12种方式为影视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副教授徐海龙剖析了当下网络观众看剧的习惯。他认为观众的主动介入性非常明显,出现了“批注式看剧”“考古式看剧”等现象,历史细节的精细是当前历史剧吸引受众互动二创的手段。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应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浸润下,追求奇而正,反对奇而邪。强调青春化表达,但也应防止迎合低下情趣降低民众审美素养。
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飞表示,《风起洛阳》用沉浸式的观影体验、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对洛阳古代建筑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品牌进行了重塑。该剧开创了国内“城市IP”和“内容平台”合作的“洛阳模式”,洛阳市开展“风起洛阳探秘神都”联动引流活动,推动线上流量的线下转化,实现“引客入洛”、拉动文旅消费,“洛阳热”助推青年群体洛阳文化破圈。(完)
(记者 苏丹)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戴慧慧]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