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信网记者体验小麦抢收 收割机有空调仍然很辛苦

2022/06/18 08:19 信网

阅读:

 (来源:信网记者 赵宝辉 摄)

信网6月18日讯(记者 赵宝辉 郑倩楠)风吹麦田千层浪,又到一年麦收时。盛夏六月,青岛的小麦也迎来收割时节。6月16日上午十点,信网走进平度市姚丘村农忙现场一处小麦收割点,车子一驶入靠近麦田的羊肠小路,就远远看见几台联合收割机齐头并进,饱满的麦穗顺着传送带进入收割机,田间地头汇成一幅夏日丰收美景图,远处还不断传来机器轰鸣声。

当下,农田里看到的都是现代化的智能机械化农机具,一派“农忙不见人”的新场景,与城市人心中所想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忙碌抢收画面已大相径庭。现代化农机的高效便捷让曾经披星戴月的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里乡亲的能帮忙收就给收了

6月16日上午10点,姚丘村空旷的田野上空天气有些阴沉,麦穗上开满细碎凌乱的麦花,和着六月的风,在空气中氤氲生香。远处正在麦田收割麦子的一台联合收割机正是陈广兵所有,除了是一名农机手,他还有一重身份就是今年山东省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青岛赛区的冠军。五年前,他买这台价值14万雷沃谷神牌收割机后,没有像其他农机手一样将车出租给外地的大农场,而是留着给自己村子里的村民“讨收成”。

“青岛这边夏天下雨多,麦子地不好走,再加上地块不大,收割机没割多远就得掉头。大多数农机手觉得割这样的麦地很费劲而且不划算,就不愿意来。”打小在姚丘村这片土地上生活的陈广兵深知种粮不易,只要谁家的村民需要,他便“义不容辞”帮着在沟坎里收麦子。“乡里乡亲的,村里的年轻人也少,能帮忙收就给收了。”朴实的话语里透露着陈广兵不平凡的初心,帮着村民收获着粮食的同时,他自己也收获着喜悦。

尽管陈广兵是“机主”,但平常收割麦子的工作是交给了雇来的工人,有着五年联合收割机操作经验的焦水广便受雇于陈广兵。

温度仅20多度的空调驾驶室

信网见到这俩人的时候,他们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俺七点钟就到了,现在已经收了好几亩麦子了呢!”十几分钟后,这台硕大的联合收割机缓缓从田的那头驶来,趁着车辆停下的间隙,信网记者走进了驾驶室。

驾驶室里的焦水广戴着口罩和太阳帽,左手把着方向盘,右手操纵挡杆,脚底踩着踏板,熟练控制着设备作业。整个收割机驾驶室前方和左右两侧绝大部分均是透明玻璃,有着较好的驾驶视野。但这也意味着,如果是在晴天的时候会有更多的阳光照进来。然而,信网刚进入驾驶室副驾,却瞬间感受到一丝凉意,源源不断的凉风在头顶上方吹来,并没有想象中如同在蒸笼里那般闷热的感受。“现在的收割机一般都会加装了空调。如果不安装空调,温度能到四五十度,人根本就没办法待。”焦水广指着室内头顶上方出风口笑着说,“你看,现在空调开到最大了,咱们室内也就二十多度。”

“抓紧,要开始了!”校正方向、起落收割台,焦水广熟练地操作着收割机挡杆。沿着麦陇直线走上几十米后,停车,打方向,再倒车,调整方向,去收割地头上的麦子,最后完成调头,几个动作一气呵成。直线行驶三四分钟,焦水广再次重复调头的动作,直到割完一个来回,他才将已经是精粮状态的麦子统一倾倒至陈广兵的货车上,再由其拉到农户家里。

透过后窗的玻璃,信网看到金黄的麦粒从收割机斗型槽里漏出,麦粒快速跳动着,全部滚进机动车车内,由“一小堆”变成“一大片”。作业过程中,焦水广也在感慨,“昨天我们一天就割了100多亩,这时候得抓紧抢收,万一碰到大雨天再加上刮风,麦子折在地里就很难收了。”在连续开了三个小时收割机后,焦水广依然很是精神,并未显现出半点疲态,这对他来说是一种习惯。趁着放粮间隙,他赶紧摘了口罩,用湿毛巾擦了把脸,接着从车上拿出一瓶外包装已是被晒得发黄的矿泉水瓶,一仰头,喝进去一半,随后一转头静静地望着眼前摇曳的片片麦浪。

自五天前开始,焦水广一直保持这样的工作状态,早上六点开工,干到凌晨才结束。忙的时候,午饭都来不及吃几口,就得再次爬到驾驶室工作,“农户催得紧,不敢太耽搁了。”

刨去成本一亩地赚一二十元

趁着放粮,信网小心翼翼的扶着把手从驾驶室走下来找到陈广兵。面对信网提出收割一亩地多少钱的问题,他的心里也没有底,究其原因就是油价上涨。“今年油价比较高,外面很多收割机要价到了七八十元。”在陈广兵看来,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不能要价太高,但自己也要赚点辛苦钱,他今年决定还是按照去年的价格,每亩地收60元。

“像这样的收割机我还有三台,只在麦收几天派上用场,其他时间都是停在棚院里。”陈广兵介绍,麦收前,他得先把车进行一次系统的保养,每天收麦结束以后还得进行一次小保养。“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单人工费每人每天就得400元,四辆车就是1200元。再加上皮带链条轴承零部件保养更换和油费,全部算下来得三千多块钱成本。”在陈广兵看来,只有收割机保养到位,才会减少漏麦的现象。

他给信网算了这样一笔账,将油费、保养费用、人工等算进去,每亩地也只能赚一二十元。收割前,陈广兵并未实地测量麦地面积,“都是同村的人,也不差那一点半点,没必要算得那么仔细。”

夏粮丰则全年稳。平度市姚丘村党支部代理文书王俊先说,早几年前种地就已经是机械化,不过不如现在这么智能。“今年小麦不仅产量高,价格也好。”王俊先开心地说,去年小麦价格是在1.3元左右,今年是1.5元。现在全村6300多亩的小麦,目前已经收割了一半了,再有五天差不多就全结束了。“国家政策好,每亩地政府还会给一百多块钱补贴,要不说现在老百姓日子好过呢!”

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智能化农机更是解放了农民的手脚。信网归程时,陈广兵和焦水广俩人依然配合着收割麦子,也收割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信网记者 赵宝辉 摄)
[来源:信网 编辑:于轩]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青岛话题

青岛三浴海边礁石藏“玛瑙”? 原是普通火成岩

03/01 08:04 / 青岛早报

“从成因和年代来说,这些礁石区里的石头不可能有玛瑙和钻石。另外,生物化石是不可能存在于高温的岩浆岩中的,只能存在于沉积岩中。”工作人员笑着说。

一年卖出170辆保时捷 青岛女销冠:年收入不是300万

01/26 10:01 / 半岛都市报

连日来,“青岛女销售一年卖出170辆保时捷”的话题火遍全网,吃瓜的人关注的是“美女”“擦边”“陪客户吃饭”;业内人关注的是豪车的销量和车市经济。

深度报道

与城市发展同频 传统老街区崛起活力新商圈

03/19 09:08 / 青岛早报

近年来,隐珠街道在深入挖掘传统街区特色的基础上,高标准推动地方特色新型商圈建设,着力打造烟火繁华的活力街区,点面统筹构建商业新格局。

李沧区兴华路街道:老旧厂房变身“流量街区”

03/11 10:14 / 青岛早报

作为李沧区的西部老城区街道,经济活力不足、动能不强是制约兴华路街道发展的最大瓶颈。李沧要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对于街道来说既是重大机遇,更是责任担当,必须打头阵、当先锋。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