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2年初,青岛市启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如今,老城区更新成果相继落槌——广兴里、馆陶路踏准时代节拍,化身青岛工业设计中心、青岛新金融街;中山路的更新改造也是频频出招;焕然一新的银鱼巷和大鲍岛里更是成为文艺青年的打卡胜地……像这样的城市更新,正在青岛如火如荼开展,越来越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在青岛市民身边上演。
文脉不断,青岛才仍是青岛。眼下,青岛正立足于城市更新三年攻坚行动的起步期,一幢幢蕴藏历史、人文价值的老旧建筑被重新赋予生机,这些年来青岛一直在探索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效更新,对饱含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青岛并未选择“大拆大建”,而是着力做好绣花功夫,国潮“焕”醒非遗里院、青岛自贸区“闯创市集”成网红打卡地,文艺复古的里院书房正契合年轻人的需求,成为一种文化风潮。
在青岛大学文化旅游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副教授马达看来,青岛独有的历史文化基因,造就了这座城市在风貌和建筑上别具一格的特色,当城市更新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青岛便更多地探索因地制宜的城市更新模式。
协同性和多元化是城市更新有效落地的关键,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这项工作中,老城区的旧貌换新颜占有重要地位。体育元素注入网红景点,大力发展帆船、足球、冰雪、马术、电竞等时尚体育项目;搭上“露营热”的栈桥广场计划要变“百门街”......老城区的更新见证了百花齐放,而片区整体的风格,以及改造业态的联动性,让市民迈开脚步,就能在青岛的大街小巷中感受城市肌理。
老城区城市更新不仅兼顾历史还更关注受众主体。中山路及周边区域,整体打造“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业态场景,建设模式极具青岛特色;滨海步行道鹅卵石步道要拆了重铺,居民希望保留原样意见被接纳,让居民充分参与,探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青岛模式”,让每个人成为“更新实践者”。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李光全认为,“既能让游客体验到不一样的青岛,又能为本地人留下‘乡愁’,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符合当地发展的特色,让城市更新形成独特的“青岛模式”。
青岛城市更新让老城区重聚了“烟火气”,更激发了“老青岛”的记忆。老城区更新充满“青岛味儿”,这样才能让游客喜欢上这座城市的文化,从而更加喜欢这座城市,来了一次还想再来。
信网评论员 陈晓宇
[来源:信网 编辑:陈晓宇]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