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22年初,青岛市启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如今,老城区更新成果相继落槌——广兴里、馆陶路踏准时代节拍,化身青岛工业设计中心、青岛新金融街;中山路的更新改造也是频频出招;焕然一新的银鱼巷和大鲍岛里更是成为文艺青年的打卡胜地……像这样的城市更新,正在青岛如火如荼开展,越来越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在青岛市民身边上演。
文脉不断,青岛才仍是青岛。眼下,青岛正立足于城市更新三年攻坚行动的起步期,一幢幢蕴藏历史、人文价值的老旧建筑被重新赋予生机,这些年来青岛一直在探索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效更新,对饱含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青岛并未选择“大拆大建”,而是着力做好绣花功夫,国潮“焕”醒非遗里院、青岛自贸区“闯创市集”成网红打卡地,文艺复古的里院书房正契合年轻人的需求,成为一种文化风潮。
在青岛大学文化旅游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副教授马达看来,青岛独有的历史文化基因,造就了这座城市在风貌和建筑上别具一格的特色,当城市更新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青岛便更多地探索因地制宜的城市更新模式。
协同性和多元化是城市更新有效落地的关键,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这项工作中,老城区的旧貌换新颜占有重要地位。体育元素注入网红景点,大力发展帆船、足球、冰雪、马术、电竞等时尚体育项目;搭上“露营热”的栈桥广场计划要变“百门街”......老城区的更新见证了百花齐放,而片区整体的风格,以及改造业态的联动性,让市民迈开脚步,就能在青岛的大街小巷中感受城市肌理。
老城区城市更新不仅兼顾历史还更关注受众主体。中山路及周边区域,整体打造“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业态场景,建设模式极具青岛特色;滨海步行道鹅卵石步道要拆了重铺,居民希望保留原样意见被接纳,让居民充分参与,探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青岛模式”,让每个人成为“更新实践者”。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李光全认为,“既能让游客体验到不一样的青岛,又能为本地人留下‘乡愁’,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符合当地发展的特色,让城市更新形成独特的“青岛模式”。
青岛城市更新让老城区重聚了“烟火气”,更激发了“老青岛”的记忆。老城区更新充满“青岛味儿”,这样才能让游客喜欢上这座城市的文化,从而更加喜欢这座城市,来了一次还想再来。
信网评论员 陈晓宇
[来源:信网 编辑:陈晓宇]06/30 08:48 / 青岛晚报
政策调整后申请条件将大大放宽。单身申购保障性住房的,住房面积须在35.3平方米以下,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申购限制分别为70.6平方米、105.9平方米、141.2平方米,可以说是涵盖了大多数工薪收入家庭。
05/31 19:16 /
青岛市发布“漫游青青之岛,粽享端午时光——2025年端午佳节主题线路推荐”,涵盖滨海漫步、露营派对、康养生态、民俗文博、户外健身、光影休闲、非遗美食八大特色主题。
06/27 07:48 / 青岛日报
有关数据显示,青岛“谷子经济”近年来的年均增速达25%。“在初期阶段的门店经济之外,可以开发与电影产业、时尚产业的关联价值。
06/08 07:54 / 青岛日报
从最初单纯的生态绿地,到如今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活客厅”,公园的角色不断演变,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公共属性、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及适度商业化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