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好品山东丨小小芦笋,如何走出“世界级”步伐?

2022/06/23 15:28

阅读:

原标题:好品山东丨小小芦笋,如何走出“世界级”步伐?

在曹县,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世界芦笋看曹县,曹县芦笋看苏集”。

曹县地处鲁西南黄河中下游平原,土地非常适宜种植芦笋。经过多年的发展,芦笋产业已成为曹县的特色农业产业。曹县被称为“中国芦笋之乡”,“曹县芦笋”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曹县苏集镇,探访曹县芦笋种植基地。

苏集镇是曹县芦笋种植大镇,通过发展芦笋种植,村民们实现增收,小小的芦笋成为了兴村富民的致富产业。在苏集镇白集芦笋园区记者看到,笋农们正在采摘芦笋,每人身背一个箩筐,手拿一个小铲子和抹子,看到微微破土的芦笋,用小铲将土抛开,把芦笋从根部斩断,放到箩筐里,最后将抛开的土,填埋进去,用抹子把土抹平。整个过程游刃有余,一颗白笋采摘完成。“我们一天挖两次,早晨五六点钟挖一次,下午四五点钟挖一次,一天可以挖100多斤。今年芦笋价格,一斤在六块钱左右,一亩地可以增收一万多元。”一位正在挖笋的村民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苏集镇芦笋种植面积2.5万余亩,芦笋年产量达到全国总产量50%以上,是曹县芦笋种植第一大镇,是全国主要的芦笋产区之一,年产值过亿元。“芦笋作为苏集镇的特色产业,我们以白集为中心规划建成了万亩芦笋基地,大力发展芦笋产业。每年从清明开始,持续3个月,是芦笋丰收的时节。”苏集镇副镇长李顺远向记者说道,下一步,苏集镇将继续利用芦笋种植这一优势,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加强芦笋选苗、芦笋管理、芦笋加工等,让芦笋产业向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真正让芦笋产业焕发大活力,用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提质赋能。

曹县作为全国最大的绿色芦笋生产基地,随着科技发展,芦笋的产业链条也不断延伸,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带基地、联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据了解,现在曹县芦笋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0多家,主要产品芦笋罐头、芦笋饮料、芦笋调料、芦笋保健品等系列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上亿美元。

位于曹县开发区的巨鑫源集团是芦笋加工产业的龙头企业。近日,记者来到巨鑫源集团,在公司的门口竖立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牌子。记者在生产车间里看到,工作台上整齐地码放着刚从地头收上来的新鲜白芦笋,生产车间里数百名工人正在将清洗干净的芦笋去皮。“现在正值芦笋收获的旺季,公司正开足马力生产。”巨鑫源集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巨鑫源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在早期的芦笋产业发展过程中,巨鑫源全力推动产业机械化,提高种植效率,为笋农们增收。现在已发展成集制种、育种、种植、加工、精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龙头企业。为推进芦笋产业的发展,巨鑫源成立了科创中心,研发新产品,培育新种子。记者在巨鑫源科创中心实验室看到,上百种样品整齐摆放在架子上,两名技术研发人员正在将种子的培养皿进行归类。“科技创新一直推动着我们前行,在公司的发展中,我们一直把创新放到首位,同时还与全国各大科研院校进行合作,将芦笋产业不断延伸。现在已研发出芦笋罐头、芦笋啤酒、芦笋保健饮料、芦笋普洱茶、芦笋食品等6大品类产品,申请发明专利数十项。”巨鑫源集团总裁赵鲁豫向记者说道。

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更需要推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巨鑫源集团系澳大利亚上市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固定员工2000多人,季节性员工近4000人,员工来自周边农村农民。“下一步,我们将完善芦笋种植机械化,提高农民收入,推动产业升级,发挥芦笋的健康价值和高附加值。产业一直在发展,农民就一直有收入,乡村振兴才会更进一步。”赵鲁豫说。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片经济。曹县积极引导笋农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培育有机芦笋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打破了国际绿色壁垒,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出口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目前,曹县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种植、加工和出口基地。

[来源:大众网 编辑:胡晨薇]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