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青岛核酸采样医护人员日采上千份 胳膊因酸痛抬不起来

2022/06/24 08:40

阅读:

原标题:曾日采8700份,凌晨1点仍有人“光顾”

下午5点半,刚刚结束白班核酸采样工作,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核酸采样点护士薛心怡和同事们赶紧拿起水杯“豪饮”起来,由于太过饥渴,她们能听到彼此咕咚咕咚的吞咽声。从早上8点上岗到白班采样工作结束,她们仅在午饭时喝了几口水。“穿脱一次防护服至少需要20多分钟,20多分钟可以完成四五十人的采样工作,我们中午吃饭时也不敢多喝水,因为怕下午工作时会想去卫生间。”

这种情形对八医核酸采样点的19名医护人员来说,早已是常态。自健康码“亮黄牌”人员限制进入有关场所措施实施以来,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又迎来新的挑战。6月5日8700份、6月6日6700份、6月15日5500份……这是八医核酸采样点每日的工作量,我们健康码上的“48h”“7d”字样背后,是核酸采样医护人员的辛苦坚守与默默付出。

在八医院内,排队人数最多的那处彩钢房便是核酸检测点,这里24小时开放。八医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尹艳告诉记者,八医坐落于李沧区繁华地带,与青岛北站较近,许多来青旅客经常直奔这里采样,因此八医也成为青岛日采样量最大的医院之一。

对核酸采样点的医护人员来说,防护服已成了她们的“日常服装”。薛心怡笑着说:“以前还会因为不透气,被捂得起湿疹,现在身体仿佛已经免疫了。”彩钢房空间狭小,把空调调到最低温度,穿着防护服的她们才能感觉到一丝凉爽,但当汗水浸透了衣服,被防护服包裹的她们便只能感觉到闷热了。

八医采样点常规开放3个窗口,每名值班医护人员平均每日需要采样上千份,因为不断重复同一个采样动作,一个班次下来,大家的胳膊都会因酸痛抬不起来。薛心怡说:“其实没有强制规定我们不能去卫生间,但大家都不想浪费时间。我们同事李宁老师马上快退休了,还在坚持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她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也一定能坚持下来!”

晚饭后是采样高峰期,这个时间段过来的大多是上班族。“因为夜晚天气凉爽,大家遛弯时便顺便过来采样了。”薛心怡说,晚上10点之后,采样点依然不清闲,因为陆续还有市民过来做核酸。“经常会遇到穿着睡衣裹着外套来做核酸的居民。”她说。

通常凌晨1点左右,采样点门前才不会有人排队,薛心怡便和搭档轮流去休息。她说:“通常每个人可以休息2个小时,单独值班的时候也不会无聊,几乎每间隔十几分钟就会有市民过来。”

在核酸采样点,最辛苦的并非采样岗,而是预检分诊岗。“请出示您的行程卡”“请申请就诊码”……预检分诊岗位上的医护人员需要不停地说话,她们需要对每个前来采样的市民至少讲4句话,还需要维持秩序、为不会扫码的老年市民解答难题等。尹艳说:“我们这支队伍十分团结,每次排班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申请去预检分诊岗,希望让伙伴们可以轻松一些。值班时,采样岗位上的人从来没有忘记外边分诊的小伙伴,她们会走出去说,‘我替你一会儿,你进屋吹会儿空调。’”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秦璐]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