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智能化设备令围术期低血压可预测 专家:更多麻醉医生可投入ICU
(记者 陈静)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安全性得到大幅提升,围手术期中发生低血压是影响患者康复质量的危险因素。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会长于布为教授4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手术中低血压管理的方向,应该是预测、预防和个体化管理。他指出,建立围术期血压个体化管理的观念需要更多和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也需要更多的先进技术。
这位专家告诉记者,绝大多数麻醉,无论是全身麻醉,还是半身麻醉,都会导致低血压。他进一步解释,人在清醒状态的时候,血管紧张度由交感神经维持。麻醉首先阻止的是交感神经的外周链、脊髓两侧的交感链,带来直接影响就是从颈部以下的血管都会扩张,有效循环血容量的不足,表现为低血压。
低血压与急性肾损伤、心肌损伤、卒中等相关术后并发症及三十天死亡率有强相关性。因此减少围手术期低血压事件的发生至今仍是麻醉医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亟待解决。据了解,血压太低,心肌供血不足,会导致死亡。因此,早期的麻醉死亡率很高。于布为表示,麻醉产生低血压与患者术前状态亦有很大关系。他告诉记者,用打升压药的办法解决低血压,短时间有效,但“牺牲”了肺和肾。因为肾对缺血很敏感,所以容易产生肾衰。
近期在中国上市的新一代血流动力学监护平台病人监护仪HemoSphere引起了临床医学专家的关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监护仪内含HPI低血压预测指数技术,可对于围术期的低血压进行预测。 HemoSphere病人监护仪融入先进的算法,相关软件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可提前对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协助临床医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减少可能由低血压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心肌损伤等相关术后并发症,进而提升患者预后质量。
于布为教授认为,该监护仪的上市将为中国重症监护及手术监测领域带来革命性改变。这位专家指出,这些新技术可以辅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开展围术期血压的个体化管理,提高临床管理的质量,从而更好发展和壮大围术期学科,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麻醉“治疗”理念,延续患者生命安全。
当下,随着人工智能设备不断面世,麻醉学科面临时代转型,将由人力化转向智能化。于布为教授直言,智能做得一定比人工做得好。他指出,智能化设备的研发成功能帮助医疗资源下沉、开展远程治疗,指导基层医生抢救病患。“智能化会颠覆我们麻醉科的工作模式。”他说。这位专家表示,医院要在设备上跟上时代潮流,智能化设备应该在边远地区加以推广,以助力提升当地的医疗救治水平。通过远程医疗、远程预警,基层地区的水平可以得到快速提高,大城市的医生们可以指导当地医生,在有危急状态时,实时指导抢救。
“智能化设备的普及将会让麻醉科医生过劳现象一去不复返。”他十分欣慰地说,新技术能帮助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缓解医生资源短缺等问题。于布为教授认为,释放更多的麻醉医生人力可用于更多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熠冉]06/30 08:48 / 青岛晚报
政策调整后申请条件将大大放宽。单身申购保障性住房的,住房面积须在35.3平方米以下,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申购限制分别为70.6平方米、105.9平方米、141.2平方米,可以说是涵盖了大多数工薪收入家庭。
05/31 19:16 /
青岛市发布“漫游青青之岛,粽享端午时光——2025年端午佳节主题线路推荐”,涵盖滨海漫步、露营派对、康养生态、民俗文博、户外健身、光影休闲、非遗美食八大特色主题。
06/27 07:48 / 青岛日报
有关数据显示,青岛“谷子经济”近年来的年均增速达25%。“在初期阶段的门店经济之外,可以开发与电影产业、时尚产业的关联价值。
06/08 07:54 / 青岛日报
从最初单纯的生态绿地,到如今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活客厅”,公园的角色不断演变,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公共属性、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及适度商业化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