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传承非遗文化柳腔 即墨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大放异彩

2022/08/04 18:32 信网

阅读:

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学生登台表演柳腔 (来源: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

信网8月4日讯(记者 姜丹宁)当非遗文化“柳腔”走进校园与“五育”相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落实“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即墨区各中小学注重从多方面培育学生素质,在文艺领域的成果尤为出彩。不仅有数位学生在特长方面获奖,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更是将即墨地方传统戏剧柳腔引进校园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也让优秀传统文化脉脉相传,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

师生共同改编柳腔剧目《司马光砸缸》 (来源: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

非遗文化柳腔进校园 学生创作剧本又画脸谱

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副校长孙云泽介绍,在青岛市实行“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后,学校将地方戏曲柳腔引入学校课程,涵盖了音乐、美术、体育、语文等学科,并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相融合。学生们除了学习柳腔知识、语言语调和表演技能外,还要阅读经典剧目,品读剧本文字,演唱精彩片段,亲身感受柳腔的妆扮美、舞台美,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柳腔戏曲脸谱和道具,既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也让学习过程充满趣味。

不仅如此,学校也坚持传承创新。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曲目,改编现代正能量新剧目,在形式上用柳腔的唱腔演唱唐诗等。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们带领学生挖掘各类题材进行创编,在共同排练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对每一环的剧情和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和加工,改编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司马光砸缸》等经典历史故事,创作了《夸夸四小我的家》《喜看即墨新气象》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新作品。“学校柳腔课程达到40余个剧目,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师生新开发的。每年下半年还会举办校园戏曲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人人演唱家乡戏,人人喜欢家乡戏。”孙云泽表示:“将传统文化引入校园的效果非常理想,我们正是将传统戏曲融入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们自觉传承优秀非遗文化,同时发展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

“梨园润童心”成为了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的一张特色名片。2018年柳腔表演唱《读唐诗》参加了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家国迎新——第二届国学春晚”。2019年《司马光砸缸》获山东省艺术展演戏剧类一等奖,《新墙头记》获全国小梅花最佳集体节目奖。2021年该学校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因“十个一”项目获益 乐器舞蹈领域频频获奖

在即墨区的其他小学,也有不少学生和家长因“十个一”项目而受益。即墨区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13班的于泽楷平日里爱好广泛,喜欢唱歌、跳舞、弹钢琴,“十个一”项目让他有了更多培养自己爱好的机会,也给了他更广阔的展示平台。2021年5月,于泽楷参加了青岛市中小学艺术节舞蹈专场,获得了青岛市一等奖。2019年获维也纳钢琴大赛青岛地区金奖、2020肖邦钢琴青岛赛区一等奖、2021门德尔松钢琴青岛赛区一等奖,2022年7月在青岛大剧院和爱乐乐团同台演出。

即墨区华山路小学的学生家长王晓峰也十分感谢“十个一”项目:“孩子在特色课堂中知行合一、知行互促,培养了对艺术的兴趣,陶冶了情操,并且在青岛市儿童才艺大赛中获得打击乐小学组特金奖,让他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荣誉与自信。感谢学校立德树人、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先进教学理念,也感谢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专业用心的教导,相信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孩子会带着这份感恩,一路繁花似锦。”

[来源:信网 编辑:李源菁]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青岛话题

青岛调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 首批两处房源可选择

06/30 08:48 / 青岛晚报

政策调整后申请条件将大大放宽。单身申购保障性住房的,住房面积须在35.3平方米以下,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申购限制分别为70.6平方米、105.9平方米、141.2平方米,可以说是涵盖了大多数工薪收入家庭。

青岛推出端午主题文旅活动 邀市民游客共赴山海之约

05/31 19:16 /

青岛市发布“漫游青青之岛,粽享端午时光——2025年端午佳节主题线路推荐”,涵盖滨海漫步、露营派对、康养生态、民俗文博、户外健身、光影休闲、非遗美食八大特色主题。

深度报道

“谷子经济”愈发闪耀 如何打造青岛版LABUBU

06/27 07:48 / 青岛日报

有关数据显示,青岛“谷子经济”近年来的年均增速达25%。“在初期阶段的门店经济之外,可以开发与电影产业、时尚产业的关联价值。

青岛城市公园:从“生态绿地”到“生活客厅”

06/08 07:54 / 青岛日报

从最初单纯的生态绿地,到如今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活客厅”,公园的角色不断演变,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公共属性、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及适度商业化发展的问题。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