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每万人口配备4名全科医生
8月4日,市卫生健康委发布《青岛市“十四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征求意见稿)》。该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区域一体、医防协同、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实现提质扩容,布局更为均衡、结构更为科学,整合与协同不断加强,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努力使人人享有优质、普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居民健康水平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争创一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减少跨省跨市就医
在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方面,将引进建设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清华大学附属青岛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蓝谷),并完成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等一批项目的建设。
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面,我市将重点围绕传染病、肿瘤、心血管、神经等专业和领域,争创一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临床精品特色专科。以我市死亡率高、外转率高的疾病为重点,强化技术攻关和人才支持,加快补齐专业专科短板,提升市域诊疗能力,减少跨省跨市就医。
在强化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方面,我市将推动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青岛分中心建设。依托市妇女儿童医院建设儿童传染病救治基地。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置1家定点医院,发生重大疫情时能够实现快速腾空,具备传染病收治功能。
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县域内健康数据互联互通
该规划提出,除市内三区外,各区(市)至少设置1所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的政府办中医医院(西海岸新区2所),政府办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和康复医学科。
在农村,每个建制乡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涉农县(市、区)选择1-3个中心卫生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打造成为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结合村庄规划编制调整等要求,建设以中心村卫生室为主体、一般村卫生室和村卫生室服务点为补充的新型村级卫生服务体系,服务半径原则上以2.5公里服务半径为宜,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在城区,每个街道或3万-10万居民范围有1所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医院;开展社区医院建设,每个区(市)至少建成1家社区医院,健全临床科室设置和设备配备。推动县域内健康数据互联互通,形成融合公共卫生、电子病历等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在线预约、双向转诊和数据自动采集。
我市将全面实施床位分类管理,根据常住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公立医院床位规模与增量,重在调控床位的过快增长,提高床位使用率。到2025年,每千人口床位数7.5张左右,其中市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床位数分别提高到2.2张和3.5张左右。
此外,我市将完善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到2025年,全市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4.5人/千人口,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0.7人/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千人口,医护比达到1:1.04.实现每万人口配备4名全科医生,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至少配置1名公共卫生医师。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李源菁]06/30 08:48 / 青岛晚报
政策调整后申请条件将大大放宽。单身申购保障性住房的,住房面积须在35.3平方米以下,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申购限制分别为70.6平方米、105.9平方米、141.2平方米,可以说是涵盖了大多数工薪收入家庭。
05/31 19:16 /
青岛市发布“漫游青青之岛,粽享端午时光——2025年端午佳节主题线路推荐”,涵盖滨海漫步、露营派对、康养生态、民俗文博、户外健身、光影休闲、非遗美食八大特色主题。
06/27 07:48 / 青岛日报
有关数据显示,青岛“谷子经济”近年来的年均增速达25%。“在初期阶段的门店经济之外,可以开发与电影产业、时尚产业的关联价值。
06/08 07:54 / 青岛日报
从最初单纯的生态绿地,到如今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生活客厅”,公园的角色不断演变,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公共属性、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及适度商业化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