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信网12月1日讯(通讯员 尹文超 刘夕升 记者 谷正原)日前,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重庆大学以线上方式举行。青岛科技大学参赛团队共夺得全国总决赛银奖4项、铜奖1项,实现了在高教主赛道、“红旅”赛道和产业赛道的多点突破,刷新了青科大历次大赛最好成绩。
本届大赛青岛科技大学共有5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化工学院田泊凝同学主持的《天勤化工——高抗损纳米搪玻璃材料先行者》项目创新性地将碳化硅纳米线融入材料的基体剂中,显著增强了材料的耐温度急变性和抗机械冲击性,用纳米搪玻璃材料护航化工设备,引领防腐未来,获得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初创组银奖;中德工程学院刘明硕同学主持的《绿匠—有机废水治理领军者》项目将光催化技术引入有机废水降解,实现废水降解规模化、高效化、无害化,夺得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银奖;高分子学院毕业生侯宇振同学主持的《变“草”为金—秸秆高附加值转化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利用高效秸秆纤维提取技术,对农作物秸秆进行高附加值利用,解决了农民的田头“薪”病,斩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意组银奖;化工学院张红如博士主持的项目《合成气绿色脱硫新工艺开发》针对万华化学现有MDI、TDI生产工艺所需的主要原料合成气中含有硫化氢杂质的问题,独创合成气绿色脱硫新工艺,降低生产能耗,解决二次污染、实现副盐零排放,捧得产业命题赛道银奖;化学院邀请的参赛项目《Poten Technology》获得国际赛道铜奖。
在本届大赛山东省赛中,青岛科技大学共有58个项目入围,16个项目进入山东省总决赛,均位列山东省属本科高校第4位。青科大取得了省赛4项金奖、20项银奖、17项铜奖,共计41项省级奖项的好成绩,较2021年获奖数量增长105%。参赛项目指导教师耿赛、秦洪庆荣获山东省“优秀创新创业导师”,青科大获评山东省“优秀组织奖”和“优胜奖”。
近年来,青科大在“互联网+”全国大赛中不断取得突破。2019年学校获得2项国家级铜奖;2020年获得4项国家级铜奖;2021年进入总决赛并获得1项银奖、1项铜奖;2022年5个项目进入总决赛,获得4项银奖、1项铜奖,取得了获奖数量和质量的双跃升、双突破。
青岛科技大学实现产业赛道国家级奖项突破。青科大以“产学研融合”为特色,以突出的科技成果转化创造了“青科大模式”之美誉。由化工学院程华农老师指导、张红如主持的项目,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在全国独家解决了合成气绿色脱硫新工艺开发问题,获得国赛银奖。该项目为山东省属高校唯一进入国赛总决赛的产业赛道项目。
据悉,本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等12个部委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赛共有108个国家和地区4554所院校1450万余人报名参赛,参赛项目达340余万个。“互联网+”大赛已成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工作的考核内容,是高校“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体现。今年青科大组织“互联网+”大赛推进会、辅导、线上线下培训50余次,共有9100个项目、36542人次参赛。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