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李世民派人所建于姑庵 老银杏500多年没结过果

2014/11/12 15:45

小档案

于姑庵古银杏2株。位于市北区辽源路街道办事处辽阳西路社区于姑庵内。树高均为25.0米,胸围均为3.20米,树冠南北向分别为23.0米、18.0米,东西向分别为25.0米、l4.0米。树龄均在500年以上,生长旺盛,属国家一级保护古树,为明朝初期重修于姑庵时栽植。

◎征集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

如果您也了解某株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可以在9月底之前,将电子图文材料发送至qdchuangsenban@163.com(主题标:古树名木,并附市民姓名、电话、手机以及发现树木的简介、故事传说等);纸版材料邮寄地址为:青岛市林业局香港东路204号创森办(信封上标:古树名木,并附市民姓名、电话等)。

征集故事结束后,将由专家、记者对有传说有历史故事的古树名木进行探访,最后汇编成册,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成果展示。活动期间,将对参与活动的市民进行奖励,根据提供图文评出等级,一等奖1名,将获价值1000元奖品;二等奖2名,将获价值500元奖品;三等奖6名,将获价值200元奖品;优秀奖20名,将获价值100元奖品。

福州北路上,在高楼大厦中,有一处红墙金瓦的庙宇,被团团包裹。这里就是青岛市区有名的于姑庵,在于姑庵中,有两棵从不结果的银杏树,郁郁葱葱,几乎遮住了整个庙宇。500余年来 ,两棵银杏树享受着香火,而人们只能仰望其雄姿,却不能分享其果实。

两棵银杏树覆盖约上千平方米

于姑庵位于市北区的东部,紧邻错埠岭村东南的小山坡上,是青岛市仅有的一座尼姑庵。在高楼林立中,红墙金瓦的于姑庵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遥相呼应,别有一番景致。

走进于姑庵,在正殿的前方,就是两棵已有500余年历史的银杏树。银杏树根深叶茂,高大挺拔。树干粗壮,需要至少两三个人伸手才能合围。手抚银杏树,可以感受到500余年历史沧桑,在树干上留下的深深刻痕。银杏树露出地面的根部突兀斑驳,就像丘陵一样,缓缓起伏。抬头仰望,树冠庞大,遮天蔽日约上千平方米,几乎将整个大殿前方的庙宇笼罩在其中。

据工作人员介绍,每年都会有人为两棵银杏树披红,作为吉祥树神参拜。这两棵银杏树高有25米,胸围平均3.2米,树龄都在500年以上,至今生命力旺盛,是国家一级保护古树。

步行在银杏树下,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风吹拂着树叶沙沙作响,让人心中不由自主涌起一种庄严的感觉。

原名黄德庵,是李世民派人所建

于姑庵是青岛市仅存的一个尼姑庵。相传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由道士袁天罡与其同母异父兄弟李淳风,在错埠岭这块宝地东南方向,找到了崂山的天眼和地眼,在此盖庙,并由唐太宗李世民御赐寺名“黄德庵”。以后几经沧桑逐步衰落。

明初,于姓大户人家建错埠岭村 。明成化年间,有一姓于的姑娘自幼一心向佛 ,不思儿女之事。成年后,家里给于姑娘定了一门亲事,不从。婆家强行娶亲,结果结婚当天,花轿抬到黄德庵北边时,于姑娘趁机用剪刀剪短头发 ,跑到庵前静坐一天一夜,矢志皈依佛祖。黄德庵时任住持认为她有神灵附身,答应其归入佛门 ,落发为尼。此后,于姑娘除每日烧香 、念经、拜佛外 ,还帮助附近农户做了不少善事,深得乡亲们的敬重。

后来,黄德庵因为吃官司逐渐衰落。于姑娘看到庵小、神像少,发愿要进行修缮、扩建。她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到处化缘集资。有天当她化缘到崂山枣园村时,见到一棵参天大枣树,她就在树下念经3天3夜。此举感动了当地百姓,当大家得知她的用意是募化枣树建庵,于是就组织众人将枣树伐倒,送到黄德庵。于尼姑备齐了钱、材料,择吉日动工,将原来的黄德庵进行拆除。新庵址选在原黄德庵址向南 6米处(现在庵址),建好后取名为“于姑庵”。庵内共有正殿、东廊房、西廊房、天王殿以及南阁殿5个殿。自此,于姑娘在庵内收徒,一代接一代,庵内香火旺盛。以后几经沧桑,寺庙逐步衰落。

500余年从未结果

虽然,关于这两棵银杏树的由来没有确切记载,但围绕着古树,还有不少传说故事在民间流传。

相传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当地有一于姓女子为抗婚而出家,遇仙成道,被尊奉为“仙姑”,故重修黄德庵,取名“于姑庵”。仙姑见庵内无树,信手一拈,便将道兄华盖真人刘若拙道场——崂山太平宫门前的两株银杏树移入庵内,封为侍仙童子,雌雄相伴,取意金童玉女。

最让人称奇的地方是,两棵银杏树500年来,从未结果。人们纷纷猜测,有人认为银杏树是分雌雄的,雌雄异株,这两棵银杏树之所以不结果,就是因为方向栽错了。

两棵银杏树历经风雨,期间也经过残酷考验。上世纪60年代初,突发一场罕见雷雨,雷电竟将一根盆口般粗的树枝劈断,砸塌一间殿舍,后经错埠岭村民出资整修,又恢复原样。

历经多次重修扩建,唯有古树留存

于姑庵自建成以来,几经起伏。有史记载,于姑庵建成后,曾先后在 1908年至1909年 、1915年 、1935年 、1945年 、1965年和1994年 6次进行重修与扩修。1965年青岛市房产局接管于姑庵,在四间寮房(尼姑居室)的基础上,改建六间平房,殿宇被改作宅用。1994年原四方区政府和青岛市宗教事务管理局对于姑庵进行了保护性修复。1982年于姑庵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殿宇被推倒重建,计划修复建造山门 、钟楼、鼓楼、观音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讲堂、念佛堂、斋堂、寮房、主持楼等,总建筑面积近5200多平方米。

如今,再造后的于姑庵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古建面积5375平方米,是集古代建筑风格与现代佛教雕塑艺术于一体的佛教文化丛林。全新的于姑庵金碧辉煌,威武壮观,佛像威仪,道场威严。

历经多次重修扩建后,于姑庵早已找不到初建时的景象,唯有两株古银杏树长势良好,几乎没受到任何影响,已成为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自成一景。 文/图 夏冰

[来源:城市信报 编辑:赵维娜]

青岛话题

好吃又好玩 青岛历史城区打造“餐饮+”多元消费体验

04/19 10:19 / 青岛日报

日前,记者在探访时发现,相对商业综合体而言,在历史街区这个开放型消费场景中,餐饮业态布局的比重正越来越大。

青岛职业潜水员一年打捞上百件贵重物品 高收益有高风险

04/18 08:37 / 半岛都市报

三年前掉河里的金戒指捞上来了,这条热搜让职业水底“摸金”走进大众视野。4月17日,记者联系到一个职业打捞团队,揭秘鲜为人知的行业故事。

深度报道

规划路迟迟不建、在建路交付延期 家门口小路何时畅通

04/19 13:45 / 青岛日报

近年来,青岛一批主次干道相继施工、通车,不仅扩充了城市的“体量”,也提升了发展速度,但市民家门口的部分规划小路、短路长期停工、工期拖延,成了“口头路”“拖延路”“烂尾路”,每日都在影响着群众出行,不容小视。

青岛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热议消防安全治理

04/18 07:44 / 青岛日报

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威胁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之一,也是公共安全治理领域的焦点问题。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