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原标题:山西运城夏县发现两座魏晋墓 两处墓地最短距离150米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4日对外发布,在运城市夏县发掘一处古墓群中,发现疑似三国曹魏或西晋初年墓葬2座,为研究河东郡魏晋时期经济文化提供依据。
上述古墓群位于夏县裴介村西,东北直线距离10公里,是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古安邑遗址和汉晋河东郡治遗址所在地。
此次发掘的128座墓葬中,有东汉和魏晋墓葬10座、宋金元墓葬39座、明清及时代未详的墓葬79座。其中,发掘疑似三国曹魏或西晋初年墓葬2座(编号M21和M22)。
该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丁金龙介绍,这两座墓葬位置互邻成组,且墓型和葬俗相同,随葬品也有共同之处,二者时代应当相近。两处墓地之间最短距离150米,这极有可能是墓地兴衰导致的“距离”(即时代造就的“距离”)。
M21出土的凹沿盆,器型独特,宽沿下凹如轮槽倾斜状,这也是考古人员将这两座墓葬确定为三国曹魏或西晋初年的主要证据之一。
除了凹沿盆外,这两座墓葬呈现的整体特征和部分文化因素见于西安三国曹魏纪年墓。
河东郡属于曹魏政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M21与M22沿袭了部分东汉晚期的墓葬特征,但又呈现出土洞、随葬品少、使用灰陶、用残砖铺地的新风格,这种情况符合有关曹魏时期的一些历史记载。
丁金龙表示,考古队倾向认为这两座墓的时代为三国曹魏或西晋初年。河东郡治是汉代、曹魏和西晋时期的中心城市之一。墓葬的发掘为探讨河东郡曹魏时期和西晋初年的墓葬提供了重要资料。
(记者 杨杰英)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熠冉]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10/31 07:17 / 青岛日报
“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在这句老青岛人耳熟能详的顺口溜中,可以窥见中山路昔日的繁华商业面貌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0/14 08:41 / 青岛日报
西海岸新区龙湾崖社区成功释放存量建设用地约500亩,加速新型产业导入,蝶变为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目前,区域内已成功引进配套项目3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