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文物修复师受关注 有条件高校应开设专业培养相关人才

2023/09/11 08:43

阅读:

原标题: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大有可为

一手拿着喷枪,一手拿着陶瓷片,一名文物修复师正在进行陶瓷修复……近些年,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播出,原本属于冷门职业的文物修复师进入大众视野。2021年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共同颁布《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文物修复师作为新职业备受关注。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基因血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一流的文物保护需要一流的人才,然而过去一段时间,文物修复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于行业需求,影响到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广大文物工作者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我国文物保护修复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我国拥有丰富而宝贵的文物资源,需要精心保护传承,文物保护修复人才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支持,推动形成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结构优的文物保护修复人才队伍。

一方面,各地相关部门要加强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规划布局,创新思路、协同推进,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当下,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养大体有两种方式,一是传统的学徒制,通过“师带徒”机制培养相关人才,但培养周期长、方式单一。二是高校教育,国内不少院校开设了文物修复专业,但目前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仍存在不匹配的情况。

为此,文博、文保等单位在沿袭传统“师带徒”技艺传承模式下,可拓宽思路,采取专业培训、大赛历练、项目培养等多种方式培养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在高校教育方面,由于文物保护修复涉及多学科知识,应鼓励更多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相关专业,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创新培养方式,在文物保护修复领域培养更多高水平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自身要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潜心钻研,加快成长。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22年文博系统18万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仅5.5万余人,具备精湛修复技艺与知识水平的文物修复师更为稀缺。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的技艺技能不仅关系到文物安全,也影响着文物保护项目的质量和水平。文物修复涉及冶炼、锻造、雕刻、模具、美术等诸多领域,其要求不仅仅是修复,更追求还原历史,延续文物背后的文化艺术内涵。这对文物保护修复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既要有纯熟的技艺,也要掌握多学科专业知识。因而,相关人员要通过专业培训、高校深造、“师承制”等形式,学习考古、生物、化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增强实践操作技能,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转化为不怕吃苦、潜心钻研的情怀,用心用力用情磨炼好技艺。

保护修复赋予文物新生,也传承着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大有可为。随着文物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和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身文物保护和修复,成长为严谨细致的工匠,推动传统工艺薪火相传。

(徐达)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王熠冉]

青岛话题

青岛调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 首批两处房源可选择

06/30 08:48 / 青岛晚报

政策调整后申请条件将大大放宽。单身申购保障性住房的,住房面积须在35.3平方米以下,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的申购限制分别为70.6平方米、105.9平方米、141.2平方米,可以说是涵盖了大多数工薪收入家庭。

青岛推出端午主题文旅活动 邀市民游客共赴山海之约

05/31 19:16 /

青岛市发布“漫游青青之岛,粽享端午时光——2025年端午佳节主题线路推荐”,涵盖滨海漫步、露营派对、康养生态、民俗文博、户外健身、光影休闲、非遗美食八大特色主题。

深度报道

全国避暑旅游路线发布 崂山风景区、即墨古城上榜

07/04 07:21 / 观海新闻

此次发布的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涉及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余个市,其中崂山风景区、即墨古城入选山东省的“阅揽山海·舒爽胶东”避暑旅游线路。

“谷子经济”愈发闪耀 如何打造青岛版LABUBU

06/27 07:48 / 青岛日报

有关数据显示,青岛“谷子经济”近年来的年均增速达25%。“在初期阶段的门店经济之外,可以开发与电影产业、时尚产业的关联价值。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