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无糖月饼”未必真健康 甜味剂代替传统蔗糖或导致食用者不耐受

2023/09/15 08:47

阅读:

原标题:“无糖月饼”都是健康的味道?不要掉进消费陷阱

中秋佳节临近,种类繁多、口味甜软的月饼又上市了。作为传统美食,传统的月饼往往含糖和脂肪偏高,普通人吃多了容易变胖,糖尿病人吃了影响血糖。所以无糖月饼作为一种自带健康光环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南京市第二医院营养科营养师王霞提醒,无糖月饼并非真的无糖。(见9月9日《扬子晚报》)

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 0.5克/100克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如果不添加糖但想保持甜味该怎么办?很多商家因此选用了木糖醇、麦芽糖醇等甜味剂来代替传统蔗糖。

这类甜味剂虽然热量比一般蔗糖低但也有一些副作用。比如麦芽糖醇吃太多会导致腹泻甚至引起胃痉挛和腹胀,出现肠鸣、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早在几年前,“低糖月饼吃了拉肚子”的话题就曾引发热议,涉事厂商道歉称其初衷是提供更健康的低糖月饼,忽略了麦芽糖醇可能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再如,此前有调查显示,一些“低糖月饼”总体油脂含量高。可见,一些打着“无糖”“保健”等字样的月饼不见得就真健康。

对类似情况,监管部门应有所作为,加强对月饼市场的监管,对其中“挂羊头卖狗肉”、虚假宣传的商家,对不符合相关标准甚至有违法违规问题的月饼,要依法依规予以查处。商家制售“低糖月饼”“无糖月饼”时,也应注明相应的消费提示,明确添加剂成分、禁忌事项等,让消费者明白消费。

同时,消费者要多一份清醒,理性看待商家的一些促销行为以及 “保健”“无糖”等营销概念,要认识到“无糖”与减肥甚至健康并无直接关系,摄入任何食物都要适可而止,更不要掉进“无糖”消费陷阱,因为“无糖”便忽视了月饼主要原料、保质期等基本品质信息。

应该明确的是,“无糖月饼”不能言过其实,不能逾越食品安全红线,更不能只是看起来很“香”。规范食品工艺流程和营销方式,严把食品安全关,让月饼市场真正实现秩序与健康,才是过中秋的正确姿势。

(工人日报 戴先任)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王熠冉]

青岛话题

气温下降青岛暖饮市场“热”起来 各品牌扎堆来袭

12/08 10:56 / 半岛都市报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各大便利店和超市中饮料代理商开始了对冬季“暖饮”的找寻。一杯暖暖的饮料往往能瞬间击中消费者的胃,再加上中国人“多喝热水”的饮食习惯,便利店热饮仿佛成了冬日里取暖保温的标配。

青岛开展助农促销活动 销售农产品20多种近1000吨

12/07 10:04 / 青岛晚报

据了解,今年平度市田庄镇种植大田蔬菜6800余亩,主要以胡萝卜、水果萝卜、大葱、白菜为主,今年降雨适中、光照充足,加上技术指导到位,蔬菜丰产。

深度报道

生产无遮蔽、废液入明渠 “散乱污”搅拌站这么难治?

12/08 09:08 / 青岛日报

针对“散乱污”的治理,各级部门应当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履职尽责,向前一步发现问题,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严格按照断水断电、清除原料、清除设备、清除产品的“两断三清”标准,限期完成相关窝点的关停取缔,做好“回头看”工作,杜绝“散乱污”回潮。

青岛探索电影工业化道路 一些新工种的集中“落地”

12/07 10:17 / 青岛日报

相较于其他影视产业集聚的城市、影视基地,这些和青岛相关的奖项集中在电影产业层面的技术突破和制作能力,无论是奖项含金量,还是行业影响力,都足够瞩目。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