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市南区百年老楼修旧换新颜 居民“愿望清单”同步实现

2023/11/16 13:38 信网

阅读:

修缮后的黄县路15号(来源:市南区委宣传部)

信网11月16日讯(通讯员 赵曼怡 记者 于晓)青岛市南区西部老城区风貌保护建筑众多,如何让这些“有故事的老房子”重现当年风采?如何提升居民的宜居品质?日前,市南区成立调研组,积极与文保部门对接,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想方设法既保留保护珍贵的历史建筑,又不影响、乃至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黄县路15号这一百年老楼就被启动了“时光魔法”,在精细化修缮之后,“有故事的老房子”再现当年风采。

“作为管区内首座改造的历史建筑,该栋建筑在修缮过程中,通过在原有历史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改造的方式,最大限度保留了建筑的历史信息。”市南区江苏路街道城区发展办公室梁祖强介绍,“以‘百年古树’为切入点,在保留小区原有雕塑小品、文化记忆和历史元素的同时,将老青岛的文化元素融入设计,文化故事融入百年建筑,实现历史与现代相融合。”

历史风貌保护焕新颜,除了还原建筑的历史风貌外,努力满足居民对于宜居生活的新期待,也是重中之重。

为实现改造成果的共建共享,黄县路15号在改造启动前,社区通过召开居民座谈会、入户走访、发放调查表、组建“旧改大家谈”微信群等多种方式,让居民提交改造“愿望清单”。此次修缮工程针对居民普遍提出的问题,提升了居民的住房环境,房屋结构排险、公共部位楼梯检修、雨污管线、废旧线缆、安防设施、坑洼地面等修缮内容提高了老房子的安全性能。“改什么、怎么改”群众全程参与,确保改造符合群众意愿、满足实际需求,真正做到“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黄县路15号保留了楼院原有风貌,对木地板、木窗、木门进行翻新,外墙水泥使用拉花工艺,使改造修旧如初;同时攻坚克难,对楼院杂乱线缆进行整理,对杂乱无章废旧线路进行清理,敷设桥架,共整治线缆约500米;又充分利用空间为居民打造院内的休闲活动空间,规范整合晾晒区,增加晾晒设施,让居民乐享改造新成果。

如今,这位经历了成功“大手术”的“百岁老人”已然新生,百年建筑不仅恢复了往日容颜,还保留下了古树边的烟火气。“修缮一新的房子可太好了,我现在每天吃了饭还能到楼下的小花园遛弯消食呢!”居民俞素娥赞道。

暖暖新家园,稳稳幸福感。近年来,市南区以高标准的修缮和高品质的打造开展历史风貌保护工作,让生活更宜居,让建筑可阅读,让文脉持续传承。作为拥有传承历史、承载抱负、彰显责任城市风貌建筑群的市南区将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理念,以“绣花”功夫,持续撰写地缘地脉、建筑文化的动人篇章。

百年老楼修缮以“百年古树”为切入点(来源:市南区委宣传部)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