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信网11月16日讯(通讯员 赵曼怡 记者 于晓)青岛市南区西部老城区风貌保护建筑众多,如何让这些“有故事的老房子”重现当年风采?如何提升居民的宜居品质?日前,市南区成立调研组,积极与文保部门对接,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想方设法既保留保护珍贵的历史建筑,又不影响、乃至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黄县路15号这一百年老楼就被启动了“时光魔法”,在精细化修缮之后,“有故事的老房子”再现当年风采。
“作为管区内首座改造的历史建筑,该栋建筑在修缮过程中,通过在原有历史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改造的方式,最大限度保留了建筑的历史信息。”市南区江苏路街道城区发展办公室梁祖强介绍,“以‘百年古树’为切入点,在保留小区原有雕塑小品、文化记忆和历史元素的同时,将老青岛的文化元素融入设计,文化故事融入百年建筑,实现历史与现代相融合。”
历史风貌保护焕新颜,除了还原建筑的历史风貌外,努力满足居民对于宜居生活的新期待,也是重中之重。
为实现改造成果的共建共享,黄县路15号在改造启动前,社区通过召开居民座谈会、入户走访、发放调查表、组建“旧改大家谈”微信群等多种方式,让居民提交改造“愿望清单”。此次修缮工程针对居民普遍提出的问题,提升了居民的住房环境,房屋结构排险、公共部位楼梯检修、雨污管线、废旧线缆、安防设施、坑洼地面等修缮内容提高了老房子的安全性能。“改什么、怎么改”群众全程参与,确保改造符合群众意愿、满足实际需求,真正做到“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黄县路15号保留了楼院原有风貌,对木地板、木窗、木门进行翻新,外墙水泥使用拉花工艺,使改造修旧如初;同时攻坚克难,对楼院杂乱线缆进行整理,对杂乱无章废旧线路进行清理,敷设桥架,共整治线缆约500米;又充分利用空间为居民打造院内的休闲活动空间,规范整合晾晒区,增加晾晒设施,让居民乐享改造新成果。
如今,这位经历了成功“大手术”的“百岁老人”已然新生,百年建筑不仅恢复了往日容颜,还保留下了古树边的烟火气。“修缮一新的房子可太好了,我现在每天吃了饭还能到楼下的小花园遛弯消食呢!”居民俞素娥赞道。
暖暖新家园,稳稳幸福感。近年来,市南区以高标准的修缮和高品质的打造开展历史风貌保护工作,让生活更宜居,让建筑可阅读,让文脉持续传承。作为拥有传承历史、承载抱负、彰显责任城市风貌建筑群的市南区将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理念,以“绣花”功夫,持续撰写地缘地脉、建筑文化的动人篇章。
05/06 15:29 / 青岛晚报
截至5月4日,青岛地铁假期累计客运量达824.21万人次,客流数据背后,不仅是城市脉搏的蓬勃跃动,更承载着千万人次的“畅达幸福”之旅,流淌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美好。
04/18 07:26 / 青岛日报
买解压玩具释放工作压力,下单购买虚拟商品获取精神愉悦,求旅游搭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取悦自己,愿意为“情绪价值”埋单。然而,在情绪消费兴起的同时,乱象也不容忽视。
04/25 07:20 / 青岛日报
透过开幕式的精彩画面和推介,“爱达·魔都号”邮轮、奥帆中心《寻梦沧海》演艺等文旅场景,崂山风景区、青岛东方影都等文旅地标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