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青岛财经生活服务门户

信号山:野生动物与市民共处 猕猴频现让青岛多一份“野性”

2023/11/16 17:50 信网

阅读:

11月14日,网友发布了一则“猕猴现身青岛奥帆基地”的视频引众多市民关注。据信网报道,同一时间,平度市一村庄内也出现一只猕猴,这只猕猴已经在村周围闲逛了十几天,并受到人们的投喂。今年5月份,青岛市南区、崂山区都曾出现过猕猴的身影,且不止一只。国家保护动物走进城市,如何与其和谐共处成为一道值得关注的考题。

网友在八大关景区遇见的猕猴。(来源:抖音)

野生动物到访城市,一般由非法饲养、随意放生引起,值得警惕。据媒体5月份报道,市区出现的猴子从崂山种群下来的可能性较小,或为人为放生。猕猴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驯养繁殖都需要取得国家的许可证,私自饲养属于违法行为。近日出现的猕猴是否为人工饲养放生,官方并未给出判断,但拍摄视频的市民表示,平度市出现的猕猴体毛油亮,也不怕人,很像是有人饲养后放生或逃跑的。

近年来宠物市场火热,养宠自由必须以合法合规为准则。异宠风潮兴起产生的不少乱象,会给城市带来潜在风险。10月份,市民在西海岸新区窝洛子河畔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暹罗鳄,9月份市民在崂山水库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均判断是人为放生。饲养异宠确实新奇,出于猎奇心理跟风入手,往往会因为不了解动物习性放弃饲养。猴子鳄鱼等动物,不仅具有极强攻击性,还可能携带病毒或寄生虫,非法饲养和随意放生,于法于理都是错误行为。

人们对动物的向往,在常识与科学面前也不妨克制一下。猕猴作为野生动物很难独自生存,主要靠人工饲养,有市民见猴子稀罕,积极投喂食物,实际上它们可能携带细菌,脾气比较暴躁,有人走近时会发出警告的声音。靠近、挑逗猕猴都是不提倡的行为,野生动物不是家养宠物,看似无害的外表下实则隐藏风险。面对这两只并不常见的猕猴,青岛市民们需要一个学习了解的过程,主动接纳野生动物是一件好事,但也应该平衡好爱心与科学,不过分惊扰,尊重其自然习性,保持适当观赏距离,文明拍摄,避免直接接触,才是保护野生动物最好的方式。

如何应对进城的野生动物,已逐渐成为城市管理的必答题。城市快速发展扩张,使得一些动物失去原有的栖息地。2021年,云南15头北迁野象临近昆明,云南林草局派出工作组对象群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最终野象全部安全南返;貉是上海原住民,更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23年普查发现,上海300余个小区有貉出没,人们通过科学修补住宅沉降缝,降低貉在小区内安家的可能;每年11月份海鸥飞回青岛,成为冬季海边美丽的风景线,1994年起青岛启动“挽留海鸥行动”,目前来青越冬的海鸥已从最初的2000只增长到10多万只,种类也持续增加。

保护野生动物或许没有最优方案,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环境中,学会与野生动物为邻是一道亟待长久学习的课题。猕猴到访青岛,既带来惊喜,也带来隐忧。相关部门可以用更加智慧的手段对猕猴进行引导追踪,有针对性地制定生存方案,为野生动物留出空间,尽量避免刻意干扰。让青岛多一份“野性”,市民不仅能与动物和谐共处,还能收获更多安全感。

信网评论员 王熠冉

[来源:信网 编辑:戴慧慧]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青岛话题

百人共拉一张网 2025灵山湾拉网节在西海岸新区热闹开场

09/05 07:37 / 青岛早报

9月4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主办的2025灵山湾拉网节热闹开场,祭海祈福的庄严肃穆、民俗展演的欢腾热闹、百人拉网的同心协力,让这片滨海之地满是金秋开海的喜悦,也让渔家文化在欢声笑语中焕发生机。

青岛王哥庄港东渔码头上演海鲜盛宴 第一网收获超千斤

09/02 08:48 / 青岛晚报

1日上午,青岛王哥庄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举行开海仪式,老渔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祭奠大海,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深度报道

老字号重聚、新业态集结 青岛历史城区刮起“时尚风”

09/14 08:20 / 青岛日报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73岁的李学娟与老邻居们又一次走进大鲍岛。站在广兴里,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她打开话匣子:“早年间,这里热闹得很,沿街是各家店铺,铺子后头就是院子,几十户人家挤在一起……”

《人民日报》关注青岛:一张信息网 兜牢健康保障底线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

信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