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信网1月30日讯(记者 赵彦阅)近年来,青岛市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显著,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先行区建设加快推进,农产品出口额稳居全国城市首位,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但对标先进城市,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需要持续加力。为此,青岛市政协常委,无党派人士,青岛市知联会副会长,青岛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李中华建议兴产业、强基础、优治理,在乡村全面振兴上提质增效。
李中华建议强化政策、加大支持,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设立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和互联网农业;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对与群众利益联系紧密、共富性质突出的乡村发展项目,给予优化供地模式、优先给予建设用地指标等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开发针对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贷款担保类产品,创新金融支农助农方式,探索新型信用合作与互助保险。
在统筹规划、夯实基础,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上,李中华认为,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和乡村多功能综合利用等因素,科学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布局,推进和美村庄建设,巩固乡村建设成果,依靠和尊重群众,开展具有“齐鲁风、青岛韵、山海间、乡土情”为特征的乡村建设,打造城乡居民认可、接纳、喜爱的环境。
此外,李中华还建议加强领导、发挥优势,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各级党委政府扛牢主体责任,把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好落实,破解发展难题。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与共富公司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有机结合,拓展发展空间,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农村集体增收与群众致富双赢。”
[来源:信网 编辑:戴慧慧]08/05 07:35 / 青岛早报
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鲨,昨日上午出现在西海岸新区竹岔岛附近海域,被众多钓友目击并拍下视频。当看到鲸鲨从面前慢慢游过,钓友们都惊呆了,反应过来后赶紧收竿,纷纷发出惊叹声。
07/29 09:00 / 青岛日报
曾经,国棉六厂内纺织车间机器轰鸣;如今,这里创意浪潮澎湃翻涌。在这里,历史与未来共鸣,文化与创意共舞,一座城市文化新地标正蓄势待发。
08/13 07:51 / 人民日报
“我们项目实现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的医疗健康数据被汇总整合,为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桑珠孜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张铭扬说。